本期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秦玲玫, 金蕊, 周影, 李江波, 李心悦, 程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RNA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筛选模拟微重力(SMG)作用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并探讨SMG在转录组学层面对人体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按照不同培养条件将人白血病细胞HL-60分为3组:常规重力(NG)组、SMG组和SMG-NG(SMGNG)组,利用RNA-seq筛选SMG作用前后HL-60细胞mRNA DEG;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功能注释,分析SMG调节的通路及在恢复NG后可快速回复及不可快速回复的通路。结果 与NG组相比,SMG组中共检测到735个DEG (424个上调和311个下调),其中有624个DEG的表达在SMGNG中可快速回复,110个DEG的表达在SMGNG中不可快速回复;GO、KEGG分析发现可快速回复的DEG与信号转导、脂质代谢、免疫调节及细胞凋亡高度相关,不可快速回复的DEG主要参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信号转导相关通路、类固醇代谢和骨代谢过程。结论 初步明确了SMG调控的靶基因及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微重力的生物学功能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 论著
    李靖飞, 张小鹃, 徐艺心, 张艳红, 万禄明, 魏从文, 王炜, 钟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并鉴定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胰腺特异性敲除小鼠模型,为后续探究胰腺GP73的生理及病理功能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受精卵同源重组的方式,将两个LoxP位点分别插入GP73基因4号外显子两端,建立GP73flox/+小鼠。将GP73flox/+小鼠与Pdx1Cre+小鼠杂交获得GP73flox/+Pdx1Cre+小鼠,经GP73flox/+小鼠与GP73flox/+Pdx1Cre+小鼠杂交获得的GP73flox/floxPdx1Cre+小鼠,即为所需模型小鼠。通过PCR鉴定flox及Cre基因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Western印迹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鉴定胰腺GP73敲除效果及组织特异性;通过小鼠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统计分析,判断出生情况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通过计算小鼠各组织重量与体重的比例分析小鼠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通过小鼠杂交和PCR鉴定,成功获得GP73flox/floxPdx1Cre+小鼠。与对照小鼠相比,模型小鼠胰腺GP73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其他组织无明显差异,表明模型小鼠建立成功。此外GP73flox/floxPdx1Cre+小鼠能正常出生,无胚胎致死现象,各组织的生长发育与对照小鼠无显著差异,可用于后续研究。结论 成功建立GP73胰腺特异性敲除小鼠模型,为胰腺GP73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实验材料。
  • 论著
    罗洪, 陈美桦, 王林旭, 徐含翠, 齐琦, 彭晖, 段小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转录因子DNA结合抑制因子3(ID3)稳定敲除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系(BJ-5ta),为研究ID3生物学功能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针对ID3基因的生物学特性设计3对小向导RNA(sgRNA),将其分别插入LentiCRISPR v2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用构建的慢病毒载体感染BJ-5ta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得ID3基因稳定敲除的BJ-5ta细胞系;利用T7核酸内切酶Ⅰ酶切实验和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ID3基因敲除效果;利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实验检测ID3下游负调控基因转录产物的表达情况;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敲除ID3基因对BJ-5ta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T7 核酸内切酶Ⅰ酶切和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表明利用CRISPR/Cas9技术有效敲除BJ-5ta细胞ID3基因;RT-qPCR结果表明ID3基因敲除后其下游负调控基因转录产物表达上调;CCK-8实验结果表明ID3基因敲除对BJ-5ta细胞增殖无影响。结论 成功构建人源ID3基因敲除BJ-5ta细胞系,可为研究ID3调控机制和深入了解其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细胞模型。
  • 论著
    王文著, 岳锐, 郭志云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支原体整合性接合元件(MICE)的传播特征及其为宿主支原体带来的影响,从基因组水平全面分析其结构、功能、进化、传播和泛基因组学、系统发生关系以及遗传差异的分子基础。方法 收集MICE序列共21条,利用OrthoFinder程序构建其直系同源基因/蛋白质组,并通过比对分析其结构与功能特征,充分利用MICE的基因组数据并综合多个现有基因注释数据库对收集到的MICE所包含的基因进行注释,使用PanGP构建MICE的泛基因组模型,基因含量法构建泛基因组的系统发生树,RDP4对MICE基因组进行重组事件分析,Datamonkey识别MICE基因组中正选择位点,I-TASSER预测蛋白的三维结构,从全基因组角度探讨MICE的进化关系。结果 在收集到的MICE原件419个蛋白中,对其中386个进行了注释,并识别了其核心模块的关键基因:T4SS四型分泌系统、SSB单链结合蛋白和TraE蛋白;对MICE的整合与剪切模块、复制模块、分泌模块进行了定义,使对同类MICE的结构功能进化等分析时更加有迹可循;发现其中有9个MICE携带毒力基因;MICE的泛基因组表现出封闭模式;核心基因树与泛基因树的拓扑结构差异显著;识别了8个直系同源基因组的重组信号,5个直系同源蛋白质组的正选择位点,蛋白质结构预测结果显示这些正选择位点与元件的转移运输相关。结论 普遍将MICE视作一类整合性接合元件(ICE)进行描述可能并不合适,而在泛基因组分析中无核心基因,在核心模块及骨架分析中也明显展示出数种模式。
  • 赵慧强, 易静, 杜海涛, 韩巧君, 王建斌, 欧敏, 朱艳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rAd.DCN对NCI-H292、NCI-H1703和NCI-H1975三种不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3种NSCLC细胞培养扩增至对数生长期,每种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rAd.Null处理组和rAd.DCN处理组。感染后48 h利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的表达情况;感染后72 h使用SRB法检测NSCLC细胞感染病毒后的存活率,评价其杀伤效率;感染后24、48、72和96 h使用CCK8法测定各组经不同处理后NSCLC细胞的活性,评价其增殖情况;感染后48 h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Decorin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rAd.DCN可有效感染3种NSCLC细胞,高表达Decorin蛋白。rAd.Null和rAd.DCN感染NSCLC细胞后均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降低肿瘤细胞存活率,且杀伤力与病毒感染复数相关;rAd.DCN的效果优于rAd.Null,二者对3种NSCLC细胞杀伤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rAd.Null和rAd.DCN可明显抑制NSCLC细胞增殖;与rAd.Null处理组相比,rAd.DCN处理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更强,二者间差异显著(P<0.0001)。rAd.DCN感染NSCLC后,其靶基因CTNNB-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质表皮转化因子(MET)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均下调。结论 rAd.DCN感染NSCLC细胞后,可通过直接杀伤、抑制增殖和下调靶基因表达等不同途径抑制NSCLC细胞生长,有望成为新的靶向治疗药物。
  • 论著
  • 论著
    李艳宏, 李东东, 何子心, 王蕾, 孙振威, 付秋霞, 王东根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小鼠冰冻血小板(CPP)制备方法,并对制备的小鼠CPP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心脏采血方式获取小鼠全血后,用14%CPDA-1抗凝并分装入无菌离心管中,以离心力300×g、离心时间8 min的条件提取小鼠富血小板血浆(PRP),对PRP提取时的适宜离心体积进行探索以提高血小板回收率。采用Valeri“无清洗”方法对小鼠血小板进行-80℃冰冻储存,通过血小板计数、流式细胞分析、血小板聚集等评价CPP质量。结果 全血离心体积为2.0 ml时血小板回收率最高,可达40%左右,且全血分层良好。相比新鲜血小板(FP),CPP冻存48 h后,血小板计数(PLT)无明显改变,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升高;血小板活化水平及凋亡率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至40%左右。结论 成功建立小鼠CPP制备方法,且制备的小鼠CPP质量良好,其测定指标的变化趋势与人源CPP相应指标的变化趋势相符。
  • 论著
    金璐, 董维雲, 边祥雨, 杨丹凤, 李曦, 郭长江, 高蔚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药食同源物质组方对急性寒冷暴露雌性SD大鼠HPO轴、HPA轴功能及棕色脂肪产热的影响。 方法 4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C)、寒冷暴露1组(CE-1)、寒冷暴露2组(CE-2)、药食同源物质组方1组(N-1)、药食同源物质组方2组(N-2),每组8只。5组均饲养于常温动物房,自由摄食和饮水。C组、CE-1、CE-2组每日灌胃2 ml蒸馏水, N组每日灌胃2 ml药食同源物质组方。(1)生存实验:灌胃14 d后,将CE-1组、N-1组动物置于-15℃进行冷暴露,直至所有实验动物死亡,记录死亡时间。(2)急性冷暴露实验:灌胃14 d后,将CE-2组、N-2组动物置于-15℃冷暴露4 h,出舱后立即测定肛温;处死,取血清、子宫、卵巢、棕色脂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去甲肾上腺素(NE)等血清激素水平以及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UCP1)等产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等检测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黄体生成素受体(LHR)、解偶联蛋白(UCP1)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药食同源物质组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急性寒冷暴露雌性SD大鼠的生存时间,并能够显著提升其核心温度(P<0.05)。急性寒冷暴露显著上调大鼠卵巢中FSHR蛋白表达,下调LHR蛋白表达,并降低血清中FSH、LH水平(P<0.05);药食同源物质组方能够下调寒冷暴露大鼠卵巢FSHR蛋白表达,上调LHR蛋白表达,提升血清中FSH水平(P<0.05)。在急性寒冷暴露条件下, CRH、EPI、NE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药食同源物质组方能够提升血清激素变化。急性寒冷暴露下调棕色脂肪中PGC-1α、UCP1蛋白表达(P<0.05),药食同源物质组方可使上述两种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恢复至正常水平。 结论 药食同源物质组方可提高急性寒冷暴露动物的核心温度,改善HPO轴及HPA轴相关激素的水平,调节子宫、卵巢内HPO轴相关受体的表达,并通过促进产热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BAT产热,提升大鼠的抗寒能力。
  • 论著
    白淼, 江海溶, 王玥, 徐绍峰, 张明露, 张传福, 张灿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自备井水氯化消毒后消毒副产物生成特征,评价对人体产生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方法 采集北京和黑龙江自备井水样测定消毒副产物生成势,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消毒副产物通过饮水途径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 北京自备井水样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为15.54~72.85 μg/L,三氯甲烷占THMFP的57.69%;卤乙酸生成势(HAAFP)为0.50~6.87 μg/L,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分别占HAAFP的46.56%和37.34%。黑龙江自备井水样THMFP为4.34~759.58 μg/L,三氯甲烷占THMFP的94.83%;HAAFP为0.64~163.86 μg/L,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分别占HAAFP的33.84%和62.88%。北京自备井水样消毒副产物生成势总致癌风险为2.02×10-5~9.67×10-5,总非致癌风险为3.89×10-2~2.27×10-1,均未超出USEPA推荐的最高可接受风险水平。黑龙江自备井水样消毒副产物生成势总致癌风险为5.30×10-6~1.05×10-3,40.00%(14/35)超出最高可接受风险水平;总非致癌风险为1.52×10-2~2.80,2.86%(1/35)超出最高可接受风险水平。结论 两地区自备井水THMFP以三氯甲烷为主,HAAFP以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为主,致癌和非致癌风险主要来自THMFP。
  • 论著
    陈丹田, 洪永凯, 王磊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基于主题词的知识发现模型,提供一种有效发掘细粒度知识关联的方法,并针对冠状病毒开展应用研究。方法 提取PubMed数据库中冠状病毒研究文献标注的MeSH组配词,构建主题词异构网络,通过重启随机游走算法(RWR)挖掘网络中的潜在关联,根据概率高低确定预测结果。结果 经ROC验证,模型的AUC值为0.806,预测效果良好。经模型预测发现,“如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肾损伤”和“如何预防疫苗接种引发的血栓”可能是冠状病毒感染治疗、预防的潜在研究方向。结论 通过MeSH词构建的知识发现模型能够发现细粒度的知识关联,有效弥补传统文献计量方法的不足。
  • 论著
    佟凡, 毛逸清, 阳沛湘, 李江域, 赵东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构建生物技术与装备知识图谱,为生物技术与装备研究、应用与教学提供指导。方法 综合利用多源数据自动跟踪采集、领域本体和知识图谱模型构建、命名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和分析技术。结果 开发的生物技术与装备知识图谱开发和应用系统,具备数据采集、知识加工标引、知识检索与知识可视化展示功能。结论 系统可为生物技术与装备研发与应用提供有效的信息和知识服务。
  • 综述
  • 综述
    万德莲, 杜丽娜, 宋伦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细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物的重要组分,可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产生显著危害。近年发现,细颗粒物暴露还可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存在关联。该文从流行病学研究基础出发,将细颗粒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细颗粒物引发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变化、血脑屏障损伤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控神经系统损伤提供依据。
  • 综述
    武飞晓, 李淑莲, 杨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巨噬细胞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血液和组织的免疫细胞,其能够吞噬和清除胞内寄生虫、细菌、肿瘤细胞以及自身衰老的细胞,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通过不同的表面受体识别并吞噬病原微生物,释放多种炎症因子,进而保护机体免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肌动蛋白多聚化在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过程中至关重要。该文总结了受体介导的巨噬细胞对病原体识别和此过程肌动蛋白多聚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 综述
    武舒佳, 贾永娟, 周坤, 倪君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钙卫蛋白(S100A8/A9)是一种在感染过程中介导宿主促炎反应的警报素,能调节细胞因子风暴,还广泛参与到多种炎症疾病中,如囊性纤维化(C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结核病和流感等肺部感染性疾病。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血清S100A8/A9水平与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疾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推测,血清S100A8/A9水平可作为COVID-19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该文概述了S100A8/A9在炎症性疾病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含量变化,详述了其在COVID-19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评价其作为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
  • 韩丽梅, 郑文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