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articles
    单浩洋,赖西南,赖西南,赖西南,郑然,郑然,郑然
    . 2017, 41(3): 0-0.
    摘要 (292) PDF (639)   可视化   收藏
    未来海战中,反舰导弹将作为交战双方的主要作战武器。掌握反舰导弹打击舰船后的伤亡情况及伤员伤情分布对卫勤保障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历史数据收集及文献查阅,对二战以来的有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反舰导弹造成的伤亡比例增高,受打击舰船沉没的几率减小;在未来的医疗救治中,要着重关注炸伤、烧伤、吸入伤、贯通伤的救治,同时,也应警惕海水浸泡伤对伤员的危害。
  • 论著
    刘一沉, 闫栋斐, 李志新, 毛迎春, 李志慧, 董国福, 王长振
    军事医学. 2024, 48(7): 481-486.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07.001
    摘要 (389) PDF (61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红系衍生的核因子2相关因子2(Keap1-Nrf2)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脓毒症相关脑病(SAE)中的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和脂多糖(LPS)处理6、24、48 h组。根据小鼠一般状况和旷场实验评价小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外周血促炎性因子含量,采用抗氧化检测试剂盒检测脑组织抗氧化活性。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NF-κB、Keap1、Nrf2 mRNA含量,Western 印迹分析NF-κB、Nrf2、Keap1和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 6 h组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浓度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48 h达高峰(P<0.01);LPS 6 h和24 h组白细胞介素18(IL-18)血清浓度增加(P<0.01),但48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活性增加(P<0.05);除了LPS 24 h组旷场内中央区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LPS组小鼠旷场内中央区域活动时间、活动路程及活动总路程均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海马区Tlr4、LPS 6 h、48 h组NF-κB和LPS 6 h组Keap1及Nrf2 mRNA表达增加(P<0.05);LPS组NF-κB、Keap1、Tlr4蛋白和LPS 24 h、48 h组Nrf2蛋白水平上升(P<0.05)。结论 Keap1-Nrf2和NF-κB信号途径在脓毒症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 论著
    赵文彬, 罗霄伟, 佟凡, 郑翔文, 赵东升
    军事医学. 2024, 48(7): 524-529.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07.007
    摘要 (309) PDF (44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语言模型辅助人工智能抗体设计与优化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进展,为抗体开发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Pubmed和Scopus数据库中收集到的抗体设计与优化研究领域中3个重要研究任务(抗体预训练语言模型构建、抗体序列生成、抗体三维结构预测)的文献进行总体研究热点分析,并对各研究任务下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具体研究工作的异同点和当前研究面临的问题。结果 2019年(10篇文献)至2023年(89篇文献),3个研究任务的研究规模和研究热度不断攀升。总体研究热点聚焦于通过语言模型辅助设计或优化得到人源化、亲和力高以及特异性强的抗体。在各研究任务中,模型架构多样性、训练数据一致性以及训练策略差异性反映了研究方法的特点。同时,当前研究仍然面临着抗原数据稀疏、计算算力限制以及干湿实验结合不足等问题。结论 语言模型辅助人工智能抗体设计与优化的相关研究正在逐步兴起,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者仍需解决模型对抗原抗体相互作用信息忽略和实验验证与模拟计算结合缺乏的问题,深化研究内容并扩展实际应用场景。
  • articles
    赵润州,徐卸古
    . 2017, 41(3): 0-0.
    摘要 (0) PDF (42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技术管理和情报研究角度评估经颅磁刺激技术的研究活跃度、技术成熟度以及发展现状,以期为该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技术评估实证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取经颅磁刺激技术的文献和专利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综合采用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运用Bicomb、Loglet Lab和UCINET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网络图谱绘制等。结果 经颅磁刺激技术当前具有较高的研究活跃度,技术发展处于第2阶段由成长期向成熟期的过渡时期。技术的研究方向分散、深度不足,核心主题仍然缺乏。现阶段研究热点将为经颅磁刺激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支持。结论 在下一发展阶段,经颅磁刺激技术机理机制的解析、神经生物效应研究等主题有望成为研究热点。技术评估实证研究中,应加强多维度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引入专家咨询法。
  • 论著
    赵璐, 冯烨, 张森, 陈月红, 李靖, 李裕昌, 姜涛
    军事医学. 2024, 48(7): 509-515.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07.005
    摘要 (400) PDF (42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确定稳定的内参基因以比较病毒感染下靶标基因的转录水平,为研究宿主-流感病毒相互作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经典流感感染细胞模型(A549和THP-1细胞)中使用逆转录定量实时PCR(RT-qPCR)检测6个候选内参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β-肌动蛋白(β-actin)、18S RNA、β2微球蛋白(B2M)、泛素结合酶E2D2(UBE2D2)、核糖体蛋白L37A(RPL37A)]的相对表达量。使用BestKeeper、GeNorm、NormFinder和比较ΔCt法等方法综合评估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 在不同条件下,内参基因稳定性存在差异。当综合考虑流感病毒感染和免疫激活等因素时,β-actin和GAPDH分别是A549细胞和THP-1细胞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其次是UBE2D2和B2M。结论 鉴定出的A549和THP-1细胞在流感病毒感染、干扰素及脂多糖处理时表达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及优选内参基因,对病毒感染机制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 指南与共识
    常祺, 李春宝, 贺杰, 唐亮, 任洪峰, 朱履刚, 张亮, 薛志超, 张伟旭, 李德昭, 杨迪, 王龙, 李绍光, 唐佩福
    军事医学. 2022, 46(9): 641-646.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2.09.001
    摘要 (1445) PDF (331)   可视化   收藏
    军事训练伤是部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官兵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生成。为进一步做好军事训练伤防治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卫生机构在军事训练伤防治中的主体作用,课题组组织全军训练伤防治相关领域专家和部队卫生骨干,在既往某战区开展的军事训练伤防控扩大试点和训练伤防治“三巡”工作基础上,本着预防为主、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合理康复的原则,参考军委后勤保障部与训练管理部联合颁布的《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命令内容,研究编撰了《军事训练伤诊断与防治原则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共识》中对军事训练伤的定义、诊断依据、诊断标准、损伤程度分级标准、诊断要点、治疗及预防原则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旨在指导和帮助基层各级卫生机构有效做好军事训练伤的早期预防、规范诊疗和康复干预工作,将对全军军事训练伤防治工作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 李建, 曹炎, 陈迎, 王宇菲, 吴丽颖
    军事医学. 2022, 46(11): 848-854.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2.11.008
    摘要 (423) PDF (25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自噬及自噬相关蛋白5 (ATG5)和ATG7在神经干细胞(NSC)体外扩增中的作用。方法 从SD胚胎大鼠脑组织中分离NSC在体外进行培养,在NSC体外扩增过程中测量神经球直径大小变化,并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率,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ATG5、ATG7、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泡形成情况,免疫荧光分析LC3及Ki67的表达,E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进一步经过自噬抑制剂Baf A1干预处理,或用siRNA敲低Atg5/Atg7表达后评价自噬及自噬蛋白ATG5/ATG7在NSC体外扩增中的作用。结果 在NSC体外扩增过程中自噬活性及增殖能力逐渐增强;用Baf A1抑制自噬后NSC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表明自噬活性增加能促进NSC增殖。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敲低Atg5或Atg7后,NSC的自噬活性和增殖能力均明显下降。结论 自噬能促进NSC在体外扩增中的增殖能力,在这一过程中ATG5和ATG7对于维持NSC自噬活性是必不可少的。
  • 杨婷婷
    军事医学. 2021, 45(5): 0-0.
    摘要 (1519) PDF (250)   可视化   收藏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增殖和迁移必不可少的过程。肿瘤血管生成机制非常复杂,受到多种信号因子的调节。VEGFR作为影响血管生成的关键信号因子,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成为了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VEGFR已被证实是肾细胞癌、胃肠道间质瘤、肝细胞癌、白血病等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靶点。基于小分子药物与靶蛋白的构效关系能够使得新化合物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更加高效,因此成为关注的重点。目前,已有14个VEGFR抑制剂上市,许多VEGFR抑制剂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还有大量的在研小分子化合物处于活性测试阶段。本文综述了已上市的14个VEGFR抑制剂及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和近期公开发表的VEGFR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就其结构特征和临床适应症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未来VEGFR抑制剂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 论著
    王晓明, 张磊磊, 旦增拉珍, 张冠宇, 杨丹凤, 王新兴
    军事医学. 2023, 47(12): 888-892.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12.002
    摘要 (491) PDF (248)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分析了美军在极端环境单兵防护装备创新发展中的驱动内因和主要举措,介绍了美军在高原、高寒、高热极端环境下单兵防护装备发展现状和代表性成果,提出加强顶层设计、重视生理建模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加强关键技术创新,积极研发智能化、信息化、轻量化新型单兵卫勤防护装备的举措。
  • 热点关注
    李炳坤, 杨宁, 李鹏运, 郑志兵
    军事医学. 2023, 47(1): 1-12.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01.001
    摘要 (883) PDF (246)   可视化   收藏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是一种利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靶蛋白进行降解的双功能分子。近年来,PROTAC技术广泛应用于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病毒感染的治疗,成为新一代药物研发的热点。该文综述了该领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和近年的重要研究进展,阐释了PROTAC的设计理念,并讨论了 PROTAC靶向降解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 综述
    石颖慧, 牛文凯, 苑鑫
    军事医学. 2023, 47(8): 626-630.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08.012
    摘要 (666) PDF (243)   可视化   收藏
    脓毒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卫生问题,发病率高且致病机制复杂,是临床上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胞因子风暴是一种以循环细胞因子强烈升高为特征的现象,为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后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在脓毒症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脓毒症中细胞因子风暴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新思路、新策略。
  • 论著
    刘伟, 楼铁柱, 李丽娟
    军事医学. 2023, 47(3): 217-222.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03.009
    摘要 (895) PDF (222)   可视化   收藏
    未来,全域作战将给战伤救治带来新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美军在卫勤保障模式和理念上不断创新,给新型战伤救治带来深刻影响。该文梳理了美军在战伤救治管理和研究方面的系列进展,深入分析了美军持续推进卫生信息系统改革、更新新版战术战伤救治指南、开展伤员延时救治高级培训的举措,重点介绍了美军开展多项战伤救治前瞻性项目布局、研发新型战伤救治技术和装备的成果,并提出启示借鉴,以期为我军战伤救治领域发展提供参考支撑。
  • 综述
    张旺, 杨宁, 王欢, 刘明, 张甜, 鲍春梅
    军事医学. 2022, 46(12): 955-960.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2.12.012
    摘要 (715) PDF (186)   可视化   收藏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棒杆菌属的致病力被低估了,该类菌属甚至能使无易感因素的免疫活性个体发生感染。棒杆菌属作为重要的机会致病菌逐渐被人们深入认知,近年来,相继有解葡萄糖苷棒杆菌引起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例报道。解葡萄糖苷棒杆菌对男性的泌尿生殖道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其作为一种机会致病菌,能引起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无诱发因素的持续性或反复性膀胱炎等泌尿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该文主要从解葡萄糖苷棒杆菌的生物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可能的致病机制、临床意义及相关抗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遵循。
  • 综述
    刘紫薇, 李祺, 袁伯川, 杜丽娜, 金义光
    军事医学. 2022, 46(9): 705-710.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2.09.012
    摘要 (368) PDF (183)   可视化   收藏
    太空微重力环境对航天员身心影响显著。航天员在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大脑认知功能直接关系着其能否成功顺利完成任务。因此,微重力环境对认知的影响是航天医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概述了微重力环境影响认知能力的表现、可能机制,以及如何改善微重力环境对认知能力的负面影响。期望能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提供有力卫勤保障。
  • 论著
    马文兵, 李丽娟, 王磊
    军事医学. 2023, 47(12): 893-898.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12.003
    摘要 (672) PDF (183)   可视化   收藏
    合成生物学不仅具有广阔的经济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军事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美军紧扣合成生物学前沿热点,开展合成生物学面向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寻求军用材料、军用能源、军事医学和军用传感等领域的创新突破。该文分析了合成生物学发展概况、军事应用前景以及美军相关研发部署,以供参考借鉴。
  • 论著
    吴嘉美, 郑静, 岳向培, 罗常溢, 刘水蓉, 王妍, 赵云
    军事医学. 2023, 47(10): 740-747.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10.005
    摘要 (330) PDF (18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全羧化骨钙素(ucOCN)对Erastin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铁死亡的作用。方法 以HT22 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采用Erastin处理HT22细胞诱导铁死亡,实验分为对照组、ucOCN组、Erastin组、Erastin+ucOCN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Live/Dead染色检测存活及死亡细胞数目,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含量,TMRE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siRNA对OCN的干扰效率,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30 μmol/L Erastin作用于HT22细胞24 h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诱导细胞死亡,增加细胞内ROS含量,并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与Erastin组相比,Erastin+ucOCN组细胞存活率有所升高,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有所恢复;Western 印迹实验结果显示,ucOCN能够促进铁死亡细胞内GPX4和SLC7A11 蛋白的表达。结论 ucOCN对Erastin诱导细胞铁死亡具有抑制作用。
  • 综述
    夏文龙, 赵哲, 范明, 吴海涛
    军事医学. 2024, 48(1): 68-74.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01.012
    摘要 (852) PDF (177)   可视化   收藏
    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对神经元中钙信号的活动进行记录和分析非常重要。过去30年间,多种荧光钙成像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神经元群落的功能活动成像研究中,并可结合特异性标记物用于记录特定类型的神经元群落功能活动。为实现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神经活动分析的目标,需要对采集到的视频进行运动校正、胞体识别、钙信号提取、尖峰反卷积等一系列预处理。然而目前人工预处理耗时费力,亟需计算机自动化分析技术辅助,通过计算机技术快速修复视频中的抖动,识别单个细胞的位置和轮廓,以及提取其活动轨迹、推断动作电位尖峰。该文对近年出现的钙成像数据处理方式进行总结归纳,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 论著
    陈婷, 李丽娟, 马文兵, 王磊
    军事医学. 2023, 47(10): 774-777.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10.010
    摘要 (435) PDF (173)   可视化   收藏
    美国两党生物防御委员会先后发布了《阿波罗生物防御计划》和《雅典娜议程:推进阿波罗生物防御计划》,全面分析了人类面临的生物安全形势,提出了应对的计划目标,列举优先发展的核心技术项目以及落实的具体措施。该计划是了解美国应对生物威胁长远布局的重要资料。该文介绍并分析了计划的主要内容,以期对我国进一步加强生物安全防御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 论著
    张争, 曾继峰, 刘信燚, 王亚会, 王翠玲, 周钢桥
    军事医学. 2022, 46(12): 909-917.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2.12.005
    摘要 (261) PDF (17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核磷素1(NPM1)基因对胆管癌细胞系Huh28和RBE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NPM1影响胆管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瞬时转染将包含NPM1基因的过表达重组质粒转染胆管癌细胞系Huh28和RBE以过表达NPM1,采用小干扰RNA(siRNA)瞬时转染Huh28和RBE以敲低NPM1,并使用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其中NPM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验证过表达和敲低NPM1的效果。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及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相关分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包括钙黏蛋白1(CDH1)、钙黏蛋白2(CDH2)、β连环蛋白1(CTNNB1)和波形蛋白(VIM);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NPM1高、低表达组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差异。结果 敲低NPM1可抑制Huh28和RBE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而过表达NPM1则促进Huh28和RBE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过表达NPM1促进Huh28和RBE细胞的EMT过程,而敲低NPM1则抑制Huh28和RBE细胞的EMT过程。NPM1在胆管癌组织中上调表达,NPM1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期无相关性。结论 NPM1通过激活EMT信号通路促进胆管癌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癌基因的功能。
  • 综述
    卢奕成, 李蒙, 刘婷, 张慧, 刘楠, 王增明, 郑爱萍
    军事医学. 2024, 48(1): 52-57.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01.009
    摘要 (759) PDF (169)   可视化   收藏
    生物毒素是由特定的微生物、植物、动物等产生的具有毒性的分子构成。由于毒素来源广泛且毒性极强,越来越多的蛋白质和非蛋白质毒素的可用性被研究,其中一部分被用于军事目的并开发为生物毒素战剂。该文论述了生物毒素的分类及作用机制,并对其防治策略及治疗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 王静怡, 杨婧仪, 郭靖雯, 李哲
    摘要 (606) PDF (168)   可视化   收藏
    该文系统梳理了美军2023年度军事作业医学领域研究进展,主要从提升极端自然环境健康保障能力、改善膳食营养与饮水卫生、评估干预睡眠质量、强化听力保护和重视体能训练5个方面,介绍美军全方位、多维度保障军人作业能力的研究成果和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军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综述
    陈家俊, 范利君, 魏梦凡, 王静
    军事医学. 2022, 46(7): 546-550.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2.07.012
    摘要 (368) PDF (166)   可视化   收藏
    热应激(HS)严重影响机体健康,对细胞形态及功能产生损伤效应,而热习服(HA)可有效减缓这种损伤效应,诱导细胞产生耐热性。HA的机制非常复杂,其生理效应明确但调控机制可能由多重调控通路共同发挥,涉及多种生物大分子物质,参与体温和热耐力的调节。目前对HA防护细胞HS损伤作用的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文综述了细胞HS损伤效应及HA防护热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 论著
    王玮, 刘煜慧, 姜颖
    军事医学. 2022, 46(7): 511-517.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2.07.006
    摘要 (352) PDF (16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探讨巨噬细胞中毛状样蛋白1(COTL1)敲低对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特异性敲低COTL1慢病毒载体,转染RAW264.7细胞,同时加脂多糖(LPS)刺激诱导炎症反应细胞模型。通过Western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在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RAW264.7细胞中COTL1敲低效果;Western印迹检测LPS刺激RAW264.7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端激酶(JNK)和核因子κB抑制因子激酶(IKK)的磷酸化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LPS刺激COTL1敲低的RAW264.7细胞中ERK、JNK和IK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一氧化氮(NO)检测试剂盒检测LPS诱导的一氧化氮的分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LPS刺激COTL1敲低的RAW264.7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分泌。结果 RAW264.7细胞中敲低COTL1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抗LPS等外界刺激导致的JNK、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下游炎症细胞因子和活性氮的表达,继而减轻整体的炎症反应。结论 巨噬细胞中COTL1敲低通过减少JNK、NF-κB通路的激活和下游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NO的生成继而减轻炎症反应。
  • 专家述评
    雷二庆
    军事医学. 2023, 47(5): 321-325.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05.001
    摘要 (372) PDF (161)   可视化   收藏
    军事医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军事医学科学,广义是指渗透到军队、国防、战争等军事领域并且以服务战斗力为使命的医学。卫生勤务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战时卫勤组织指挥活动和平时军队卫生事业管理活动,广义是指全部的军队卫生工作。狭义军事医学与狭义卫生勤务的交集是卫生勤务学。广义军事医学与广义卫生勤务实际上是同一事物,该事物在医学领域被称为军事医学、在军事领域被称为卫生勤务。
  • 综述
    秦义隆, 文治洪, 曹新生, 王春晨
    军事医学. 2023, 47(8): 636-640.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08.014
    摘要 (753) PDF (158)   可视化   收藏
    鉴于认知能力对军事人员在战场环境中信息获取、态势感知、决策等能力的重要影响力,针对军事人员的认知增强研究成为认知神经科学在军事领域中新的研究焦点。该文阐述了军事认知增强3类主要干预方法的原理及作用效果:认知训练干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以及认知增强类药物及补充剂,同时提出未来的前瞻性干预方法需要利用大数据建模、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研究基础来实现多模式、自适应性和个性化的认知增强。在日益复杂、竞争激烈的战场环境中,加快推动认知增强交叉学科的研究进度,有利于未来军事人员在战场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
  • 论著
    祖勉, 张音
    军事医学. 2023, 47(11): 810-816.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11.003
    摘要 (873) PDF (157)   可视化   收藏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暴露于灾难性事件后,发生以焦虑或抑郁为主要表现的复杂的精神病理状态,广泛发生于有部署经历的退伍军人中。近年来美国持续作战部署,较多现役和退伍军人出现心理健康危机,PTSD等心理障碍使得美军自杀率呈上升趋势,负面影响甚至超越战争本身。为降低PTSD对战备的不利影响,提升军人整体心理弹性和冲突应对能力,美军开展了较多相关研究。该文梳理了美军PTSD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断标准,从药物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其他心理疗法和潜在新兴疗法四方面归纳了美军PTSD的治疗策略和研究进展,分析了美军开展的部分代表性训练项目,以期为我军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论著
    鄢成名, 杨陟华, 王易龙, 耿爽, 刘奔波, 王志鑫, 李倩, 王美玉, 郭浩鑫, 朱茂祥
    军事医学. 2023, 47(1): 20-25.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01.003
    摘要 (394) PDF (15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在辐射致肺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设计合成并筛选Ⅱ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BR2)的小干扰RNA(siRNA),用于细胞TGFBR2干涉;将体外培养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及其TGFBR2干涉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5 ng/ml TGF-β3处理组(TGF-β3组)、6 Gy 60Co-γ射线单次照射组(6 Gy组)、6 Gy 60Co-γ射线单次照射+5 ng/ml TGF-β3处理组(6 Gy+ TGF-β3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各组胶原蛋白和TGFBR2的表达,RT-q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1)TGF-β3对辐射诱发的细胞胶原蛋白表达增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降低辐射所致细胞EMT相关标志物α-SMA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异常高表达,有效保护辐射所致肺组织细胞纤维化改变;(2)TGF-β3可抑制辐射诱导的细胞TGFBR2异常高表达,并对辐射诱发的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G2/M期阻滞均有明显保护作用;(3)对细胞TGFBR2干涉后,TGF-β3对辐射所致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G2/M期阻滞的保护作用丧失,抑制辐射所致肺上皮细胞损伤。结论 TGF-β3通过TGFBR2保护辐射损伤的肺上皮细胞。
  • 综述
    汪若曦, 蒋蓓尔, 向钰洁, 班春莉, 何颖
    军事医学. 2023, 47(12): 947-950.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12.011
    摘要 (441) PDF (148)   可视化   收藏
    睡眠障碍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睡眠时间或质量异常,包括失眠症、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和睡眠中异常行为疾病等。长期睡眠障碍会影响军事人员的情绪与体力,从而使学习和认知能力受损,甚至增加人员躯体与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战斗力。该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军事人员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 热点关注
    胡亮, 裴雪涛, 李艳华
    军事医学. 2023, 47(8): 561-565.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08.001
    摘要 (726) PDF (147)   可视化   收藏
    肠器官芯片是近年来新兴的体外肠道仿生模型,相对于传统的肠上皮细胞静态培养模型而言,肠芯片具有与体内肠组织相似的形态结构、可模拟肠组织微生理环境、可规模化定制并实现高通量药物筛选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肠道疾病模型制备、新药筛选和测试等研究领域。肠芯片建立于肠上皮细胞及其他多种类型细胞共培养的体系之上,并结合微工程技术构建肠道微绒毛、肠褶皱等肠道三维仿生结构,还通过使用微流控装置来模拟肠组织内的血液流动和生理蠕动等生物力学参数,使其具有天然肠组织相似的微生理特征并受到生物力学调控。该文主要从细胞共培养技术、微流控技术、微工程技术等方面对肠器官芯片构建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同时总结了其在肠相关疾病模型模拟、药物筛选和测试等方面的应用。
  • 论著
    黄粤琪, 王婉梅, 陈婷, 庄波, 苑天宇, 陈紫垣, 李静菲, 张圆圆, 谢菲, 金义光
    军事医学. 2023, 47(2): 121-126.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02.008
    摘要 (271) PDF (14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肺吸入西地那非脂质体(LS)对烟雾弹产生的氯化锌(ZnCl2)烟雾致吸入性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LS。分别将生理盐水、LS、布地奈德经气管直接喷入小鼠肺中, 制备模型组、LS组、布地奈德组, 然后吸入ZnCl2烟雾3min, 48h后通过行为学实验、组织切片、肺组织湿干重比、γ干扰素、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丙二醛等指标, 探索LS和布地奈德预防吸入性急性肺损伤的效果和机制。结果 LS预防烟雾吸入性急性肺损伤的效果优于布地奈德。肺吸入LS可明显降低ZnCl2烟雾吸入小鼠的肺部损伤, 保护其运动能力, 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丙二醛、核因子-κB的表达, 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γ干扰素的表达。结论 肺吸入LS能有效预防ZnCl2烟雾吸入导致的吸入性急性肺损伤, 其机制主要与降低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论著
    杨婧仪, 王静怡, 郭靖雯, 肖忠海, 李哲
    军事医学. 2023, 47(12): 881-887.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12.001
    摘要 (374) PDF (14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构建知识图谱,全方位展示全球可穿戴运动监测技术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为我军相关研究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以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核心合集收录的可穿戴运动监测技术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 Bibliometrix等可视化分析软件构建知识图谱,从发文趋势、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等角度研究可穿戴运动监测技术发展特征。结果 可穿戴运动监测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期,机构合作以区域内合作为主,美国在全球创新合作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结论 王中林教授作为共现网络的重要作者,推动了学术团体合作;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成为该领域新兴热点;新材料的融合应用推动了监测设备向轻薄、贴肤、无痕方向转变。
  • 张香野, 邢美宁, 栗梓仓, 应万涛
    军事医学. 2023, 47(11): 817-822.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11.004
    摘要 (268) PDF (14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针对有机磷化合物(OP)新型加合物结构和位点的发现策略。方法 采用串联测序结合开放式搜索的方式,对O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反应形成的加合物结构和修饰位点进行解析。结果 建立了一种研究OP暴露后新型加合物结构及加合位点的新方法,利用开放式搜索策略发现半胱氨酸(C)为OP及其水解产物结合的新位点,可产生127.1370的质量增加,对应的二级质谱特征离子m/z为128.1439。结论 所建立的OP-HSA新型加合物结构及加合位点发现通用研究策略,可用于发现OP加合新位点和新底物,有助于从分子水平提升对OP急性、慢性毒性作用机制的认识。
  • 论著
    祖勉, 王磊
    军事医学. 2023, 47(1): 13-19.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01.002
    摘要 (451) PDF (142)   可视化   收藏
    疫苗是应对重大、突发传染病的有力武器。接种疫苗是全球公认的最成功和最经济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对于预防大范围感染和保持军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美军医学机构长期致力于疫苗研发,其针对细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研发了多种有效疫苗,在美军全球兵力部署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研究领域、方向和布局特点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该文综述了美军从事疫苗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阶段的主要疫苗品种,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美军推进疫苗研发的主要策略,以期为我军疫苗研发提供有益参考。
  • 论著
    仇瑞, 宋永辉, 郭志华, 朱霞
    军事医学. 2023, 47(4): 248-253.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04.002
    摘要 (896) PDF (14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我国军事心理学的研究脉络、方向和热点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支持。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内容分析法,分析我国军事心理学研究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结果 我国军事心理学研究可划分为孕育萌芽期、快速爆发期和平稳发展期3个阶段。年度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各发文机构间联系较为紧密。结论 我国军事心理学研究呈现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等一系列特点,有较强的应用性、前瞻性、时效性与科学性,为打赢现代化战争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心理保障。
  • 专家述评
    蒋与刚, 沈慧, 杜鹏, 郭长江, 杜曙光, 姜战伟
    军事医学. 2024, 48(8): 561-564.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08.001
    摘要 (862) PDF (141)   可视化   收藏
    《军人食物定量》标准(GJB 826C—2022)是对国家军用标准《军人食物定量》标准(GJB 826B—2010)进行修订后形成的新标准。其主要变化包括:(1)归并统一各灶别定量标准,同时规定了空(潜)、直接接触核材料等特殊岗位人员食物定量及食物品质方面的特殊要求;(2)调整了食物结构,主要是适当调低了粮食、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畜禽肉的定量标准,提高了水果和奶类的定量标准,同时增加了对全谷物供应量的要求,并细化了瘦肉、牛羊肉、海产品等动物性食物的比例要求;(3)新增了坚果的定量标准。新标准更加贴近实战要求、更加突出膳食质量、更为简便实用,对于提高官兵膳食营养水平、打造提高战斗力的军人新膳食模式、构建联合作战军需能源保障体系以及提高我军给养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论著
    于希平, 李森, 李佩瑶, 张学敏, 李慧艳, 宋增庆
    军事医学. 2023, 47(10): 730-734.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10.003
    摘要 (381) PDF (14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经典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对抗DNA病毒先天免疫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5-HT ELISA试剂盒检测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后小鼠血液中5-HT含量变化;在细胞水平使用5-HT或5-HT转运体抑制剂预处理后进行外源DNA转染或HSV-1感染,Western 印迹在蛋白质水平检测胞内cGAS-STING通路激活情况,实时定量PCR在mRNA水平检测Ⅰ型干扰素及病毒复制水平。体内使用5-HT给药后进行HSV-1感染,收集血样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Ⅰ型干扰素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器官中病毒复制量。 结果 HSV-1病毒感染小鼠后,小鼠血液内5-HT含量显著上调,在机体或细胞水平给予5-HT预处理均会抑制HSV-1病毒介导的Ⅰ型干扰素产生,同时病毒复制增强;机制研究发现5-HT可能通过5-HT转运体进入胞内发挥作用,抑制cGAS-STING通路关键蛋白磷酸化,进而抑制下游Ⅰ型干扰素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宿主的抗病毒天然免疫能力。结论 5-HT可抑制机体cGAS-STING通路介导的抗DNA病毒先天免疫,有望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找到新的靶点。
  • 论著
    张金辉
    军事医学. 2022, 46(8): 616-620.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2.08.010
    摘要 (530) PDF (134)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机器人技术,尤其是自主和半自主系统发展野战无人化卫勤装备,是提高战场伤员医疗救护能力,减少急救人员风险的重要手段。美军自20世纪末,建立了一系列项目,以开发、集成或改造机器人和无人地面/空中系统,用于敌对环境和火力覆盖下战场伤员抢运。该文通过对美军野战无人化卫勤装备发展目标、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的分析,为我军野战无人化卫勤装备的研制提供借鉴。
  • 热点关注
    檀英霞, 岳亮, 张珂
    军事医学. 2022, 46(11): 801-808.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2.11.001
    摘要 (504) PDF (133)   可视化   收藏
    类器官技术是指多能干细胞或组织来源的分化/祖细胞依据其多向分化潜能和自组装能力形成3D结构的微器官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兴前沿技术。类器官含有器官特有的多种细胞类型,与人体器官具有高度相似的组织学和基因型特征,可部分重现该器官的特有生理功能,并在空间上进行分组和排列。类器官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体外模型的现状,克服了传统生物医学模型——2D细胞和动物模型的不足,填补了基于人源体系科学模型的空白,可更深入了解发育生物学的潜在机制,为再生医学及人类疾病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该文就类器官构建方法、发展进程、转化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展开评述。
  • 论著
    田阳, 张慧, 郑爱萍
    军事医学. 2023, 47(6): 460-464.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06.012
    摘要 (551) PDF (13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给予不同粒径美洛昔康纳米晶后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特点。方法 利用介质研磨法制备不同粒径的美洛昔康纳米晶,并监测粒度的稳定性;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考察研磨前后晶型变化,并进行不同粒径纳米晶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 制得的美洛昔康纳米晶粒径在常温15 d内维持稳定,且研磨前后晶型无显著变化。与粒径为360(363.87±10.50) nm的美洛昔康纳米晶相比,粒径为76(76.60±1.00)nm的美洛昔康纳米晶的大鼠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 h)增大1.2倍。结论 所制备的美洛昔康纳米晶性质稳定,且粒径对纳米晶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有一定影响。
  • 论著
    赵玮, 亢小峰, 杜祎萌, 徐小洁, 李朝霞
    军事医学. 2023, 47(10): 748-753.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3.10.006
    摘要 (331) PDF (13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带Myc标签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2(ABCG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以人卵巢文库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人的ABCG2基因,将其插入pXJ-40-myc载体上,经双酶切和基因测序确定后转染人ZR75-1乳腺癌细胞,通过Western印迹验证ABCG2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ABCG2蛋白的定位;采用CCK-8法和划痕实验检测ABCG2基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ABCG2基因对化疗药物米托蒽醌外排的影响。结果 在人卵巢文库中成功获取长约2000 bp的ABCG2基因,并构建在pXJ-40-myc载体上,测序结果与目的序列一致;质粒提取后转染人ZR75-1乳腺癌细胞;免疫荧光法结果表明,ABCG2蛋白主要在ZR75-1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表达;CCK-8法与划痕试验结果表明,转染pXJ-40-myc-ABCG2的乳腺癌细胞,与转染空载体质粒的细胞相比,增殖能力与迁移能力均提高;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ABCG2诱导细胞对米托蒽醌药物外排增多。结论 成功构建了pXJ-40-myc-ABCG2真核表达载体,并验证ABCG2在细胞内的定位和介导耐药作用,为今后探讨ABCG2在乳腺癌细胞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