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王飞, 李裕昌, 张森, 陈月红, 姜涛, 毛淑红, 康晓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发具有广谱性、特异性和高灵敏性的纳米抗体,用于检测多种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并建立纳米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方法 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纳米抗体数据库中检索到12株抗甲型流感病毒的纳米抗体基因序列,利用基因合成、重组表达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纳米抗体进行蛋白表达。通过ELISA筛选和Gator亲和力分析确定这些纳米抗体的结合活性、特异性、灵敏性和亲和力。将筛选出的纳米抗体与1株传统鼠源的单克隆抗体配对,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 重组表达纯化出12株纳米抗体,筛选获得了2株可结合H1、H3、H5、H7、H9多亚型流感病毒的纳米抗体,编号为VHH54和KV108,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抗原无交叉反应。其中,KV108纳米抗体的结合亲和力最高,与H3N2亚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P)亲和解离常数为5.94×10-9mol/L,对NP抗原的最低检出浓度达0.00064 μg/mL。基于KV108纳米抗体和鼠源单克隆抗体INA108组合的双抗体夹心ELISA,可灵敏检测H1N1、H3N2、H5N1、H7N9和H9N2等5种常见的甲型流感病毒亚型,最低检出限达110~403 PFU/mL。检测灵敏性显著高于商品化试剂。结论 鉴定出1株可广谱结合多种亚型流感病毒的纳米抗体KV108,并建立了可检测多种亚型流感病毒的纳米抗体ELISA方法,为开发基于纳米抗体的流感检测诊断技术提供了参考。
  • 论著
    胡亮, 吕琳, 唐轩, 王思涵, 余祖胤, 李艳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Caco-2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及多阵列器官芯片构建人肠器官芯片模型,模拟人体肠道的微生理结构并探究电离辐射对人肠细胞的放射损伤作用。方法 分别在器官芯片中间腔室上层接种Caco-2细胞、在下层腔室接种HUVEC进行共培养,通过精密摇床为器官芯片上的细胞提供流体剪切力。动态培养7 d后,通过相差显微镜、免疫荧光染色结合共聚焦显微镜三维(3D)成像,观察肠器官芯片中肠上皮细胞和静脉内皮细胞形成的形态结构。随后通过10 Gy X线对肠器官芯片进行照射,照射后第2天通过γ-H2AX、TUNEL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电离辐射对肠上皮细胞DNA损伤和凋亡的影响,照射后3 d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肠绒毛高度的变化,通过EdU掺入实验和Ki67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电离辐射对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动态培养7 d后,通过相差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染色结合共聚焦3D成像可见,芯片中间腔室上层肠上皮细胞形成了肠绒毛的3D结构,下层腔室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成了血管内皮屏障样结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照射后第2天,照射组γ-H2AX、TUNEL染色呈现的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未照射组(P<0.01);照射后第3天,照射组EdU+细胞、Ki67+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未照射组(P<0.05)。结论 基于Caco-2细胞和HUVEC构建的肠器官芯片可产生人肠绒毛的仿生结构,电离辐射使得肠绒毛缩短,导致肠上皮细胞DNA损伤、凋亡增加,抑制肠上皮细胞的增殖。
  • 论著
    赵彩芸, 何松, 金义光, 伯晓晨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扰动下的转录组数据和基因本体关联知识,构建预测模型,以评估化合物毒性并探索其机制。方法 基于TOXRIC数据库构建毒性相关数据集,并利用基因本体关联知识搭建模型框架,以评估化合物毒性并识别重要生物过程。结果 构建的Tox VNN模型较其他模型具有更高的综合预测性能;识别了与CYP酶活性及p53通路应激反应相关的重要生物过程。结论 基于数据和知识双重驱动的模型具有高预测性能,且能够有效识别与毒性相关的重要生物过程。
  • 论著
    蔡明泽, 李灏, 余燕, 沈伟, 吴海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小鼠梨状皮质在注意行为中的潜在调控作用。方法 使用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建立小鼠五项选择连续反应时间任务(5-CSRTT)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梨状皮质脑区细胞原癌基因Fos蛋白(c-Fos)表达。通过立体定位注射白喉毒素病毒特异性损毁梨状皮质神经元,或利用化学遗传学抑制梨状皮质神经元活性后,评价小鼠在5-CSRTT模型中注意力行为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小鼠相比,5-CSRTT训练后的小鼠梨状皮质中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损毁梨状皮质神经元或抑制神经元活性均可显著降低小鼠在5-CSRTT中的选择正确率,而不影响遗漏和冲动反应行为。结论 梨状皮质神经元在小鼠注意行为中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
  • 论著
    米娜, 王伟峰, 成祥, 张瑛, 岳向培, 赵一帆, 杨军丽, 朱玲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绞股蓝对急进高原人员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1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绞股蓝食品组(n=12)和对照组(n=9),绞股蓝食品组连续7 d规律食用绞股蓝食品,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两组受试者从平原急进至海拔3600 m处,在平原第1和7天、高原24和48 h分别采用认知评估系统中匹配记忆和顺序记忆测评记忆功能,并记录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评分。结果 急进高原24 h后,绞股蓝食品组的头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知测试结果显示,对照组在高原24和48 h的匹配记忆准确率及顺序记忆准确率均显著低于平原(P<0.05);而绞股蓝食品组在上述指标中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律食用绞股蓝食品可有效缓解急进高原人群的头痛症状,减轻急性低氧暴露导致的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及记忆广度下降程度。
  • 论著
    岳春艳, 彭一, 董陆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估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骨质疏松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截至2024年2月)发表的关于Hp感染与骨质疏松症发生关系,或Hp阳性与阴性组骨密度的中、英文文献,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 24项研究涉及24 936人进入 Meta分析。发现Hp感染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显著相关(OR=1.52, 95%CI:1.17,1.99)。感染CagA阳性菌株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OR=2.42, 95%CI:1.32,4.43)。尽管Hp感染与骨量减少显著相关(OR=1.32,95%CI:1.08,1.62),但与Hp阴性对照者相比,Hp阳性患者的骨密度下降并不显著。结论 Hp感染,特别是CagA阳性菌株,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故Hp阳性患者的骨骼健康值得关注。
  • 论著
    王煊泽, 李江域, 郑翔文, 肖宇, 毛华坚, 赵东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从中医医案文本中抽取结构化信息缺乏辅助工具、费时费力等问题,研发基于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中医医案信息抽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 分析中医医案信息抽取系统的应用需求,确定待抽取实体类型;充分利用大语言模型自动信息提取功能,以及人在回路知识编审方面的优势,开展系统功能、处理流程和技术架构设计;使用vLLM框架和Node.js等进行软件实现,利用openAI兼容接口协议实现与多种商业/开源大模型交互,并利用提示词工程提升大模型信息抽取质量。结果 该系统具备中医医案信息抽取任务分配、自动抽取为结构化信息和人工审核功能。为测试系统性能,使用moonshot-v1-8k模型开展医案信息抽取和人工编审,结果表明,使用大语言模型预标注加上标注员精细标注的准确率较BERT-BiLSTM-CRF提高26.6%,工作效率是人工抽取的1.6倍。结论 通用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具备抽取中医医案中各种类型实体信息的能力,具有较高准确率和扩展性。该系统设计和实现思路可为开发其他生物医学信息抽取系统提供参考。
  • 论著
    舒驰, 雷艳, 侯杰, 徐利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以高级创伤模拟人为载体的卫勤多级联训评估模式,推动卫勤训练模式与方法的改革。方法 采用基于高级创伤模拟人的多级联训评估模式,从各级救治能力和整体救治效果2方面,考核评估了3个由多层级救治机构形成的救治链条。结果 分级救治能力:分队B>分队C>分队A;整体救治效果:分队A>分队B>分队C。综合考虑战时伤员救治的核心任务要求,最终结果:分队A>分队B>分队C。结论 通过对评估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从该救治过程评估的连续性、整体性、可塑性3个方面提出了思考。
  • 综述
  • 综述
    潘俊淼, 王惠, 张克, 彭瑞云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暴露于射频电磁场环境中。既往研究表明,射频辐射可影响公共健康,但关于射频辐射是否影响人的认知功能尚未达成共识,且多数实验结果缺乏可重复性。该文基于已有文献,对射频电磁场公众暴露和实验室暴露的测量和控制方法、长期和短期电磁辐射对人脑认知功能及神经活动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为未来射频电磁场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 综述
    贺杜鹃, 张梅奎, 倪寒, 段婧瑶, 张黎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焦虑、恐惧作为精神系统性疾病的共同表现症状,其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而免疫炎症的变化被认为在此类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应激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吲哚胺 2,3-二氧化酶及其代谢产物犬尿氨酸、肠-脑轴等多条途径,影响免疫炎症过程,进而参与恐惧和焦虑相关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重点就焦虑、恐惧相关精神疾病与免疫炎症反应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以焦虑、恐惧为基础的相关精神系统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综述
    仁青扎西, 杨皓, 王瑞, 梁雅楠, 柴锐青, 张沛然, 张同梅, 赵星成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低氧诱导因子(HIF)作为机体适应低氧环境的核心分子,通过感知细胞内氧分压变化,一方面调控与低氧适应相关的基因表达,从而提升机体在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上的低氧耐力;另一方面通过促进红细胞生成、血管新生和调控机体能量代谢等途径,提高机体的低氧耐力。低氧耐力的提升对于预防和治疗低氧相关疾病、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保障高原作业人员工作效率及提升个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HIF与低氧耐力的关系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机体低氧耐力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
  • 短篇报道
  • 短篇报道
    李丹, 辛蔚, 袁宁宁, 任丽媛, 李嘉琪, 高乐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