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高鑫龙, 何颖, 吴文惠, 闵天骄, 刘李娜, 蒋蓓尔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声波刺激对睡眠障碍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1)将36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声波组,每组12只。通过改良多平台法建立睡眠剥夺小鼠模型,连续剥夺睡眠21 d,每天睡眠剥夺后给与声波组小鼠40 dB/30 min声波刺激治疗;(2)睡眠剥夺期间,记录各组小鼠的一般状态,包括精神状态和体重变化;(3)睡眠剥夺21 d后,依次采用旷场、新物体识别、Y迷宫、Morris水迷宫实验等多种行为学手段观察慢性睡眠剥夺对小鼠自主活动、空间探索能力以及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小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细胞标志物神经元核抗原(NeuN)、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的阳性表达变化;通过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变化;(4)通过转录组测序探究声波刺激改善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结果 睡眠剥夺21 d后,声波刺激显著改善了小鼠的体重下降(P<0.01);声波刺激后小鼠Y迷宫自发交替正确率、新物体识别鉴别指数、Morris水迷宫中小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的次数显著增加(P<0.05),逃避潜伏期显著减少(P<0.05);声波刺激后小鼠海马CA3区NeuN平均光密度显著增加(P<0.05)、GFAP、Iba-1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海马组织中IL-6、TNF-α、iNOS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声波刺激可修复神经损伤、调节海马组织炎症反应,改善睡眠剥夺引起的认知缺陷。
  • 论著
    岳良琛, 荣振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从生物切片到基因(B2G)的算法,用于预测组织病理学切片中的局部基因表达信息。方法 B2G使用数字组织病理学图像信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块提取图像特征,Transformer捕获特征之间的全局信息,识别数字病理学切片细胞特征,推理特异性的基因表达。结果 不同数据集之间的测试表明,B2G预测组织图像基因表达性能最优,加权皮尔森相关系数(PCC)为0.1776。结论 B2G可以构建组织形态特征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低成本地辅助生物标志基因的表达预测,为研究肿瘤异质性以及空间分子提供新途径。
  • 论著
    虎霄, 高燕琳, 史芸萍, 刘洋, 王超, 周滢, 李伟, 李佳泽, 李刚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北京市麻疹、肺结核、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及风疹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23年北京市7种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三间分布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方法分析发病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23年北京市7种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1 406 777例,年均报告粗发病率为649.76/10万,女性粗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于0~4岁和5~19岁,城六区粗发病率高于城郊区,多数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2014—2023年北京市主要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以每年27.27%的平均速度上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麻疹、肺结核、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百日咳和流行性感冒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北京市主要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建议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加强健康教育,扩大百日咳和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监测,合理分配地区卫生资源。
  • 论著
    王斌, 逄帅, 吕水利, 常快乐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舒肝解郁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伴焦虑抑郁患者心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94例CHF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组和心理干预对照组,每组各47例。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6分钟步行实验测试(6MWT)、血红蛋白(Hb)、白细胞介素-6(IL-6)、白蛋白(ALB)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SDS评分、SAS评分、NT-proBNP、hs-CRP和IL-6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LVEF、6WMT、Hb和ALB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能有效缓解CHF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营养状态,同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 论著
    刘安恒, 郭勍, 白旭鹏, 李利军, 罗建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9月至2022年12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8例,根据院内结局分为死亡组(36例)及存活组(8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冠脉造影、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及其并发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年龄及血肌酐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糖尿病、脑梗死、心源性休克、左主干罪犯病变、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3级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在死亡组的比例均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源性休克、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及介入术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3级对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院内死亡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心源性休克、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3级及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论著
    张超, 陈凯, 刘盼盼, 杨新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给野战卫勤保障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和挑战。野战医疗队重伤救治组主要负责危重伤员的早期治疗,任务负担重、难度高,工作开展更易受到高原环境的不利影响。该文根据高原演训实际经验,立足现有条件,从人员选拔、专业培训、物资筹备、场地搭建、救治方案和应战准备等6个方面论述了重伤救治组在高原地区的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旨在为我军高原卫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 论著
    王文筱, 王信喆, 李秋, 王俊巧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接纳承诺疗法作为新兴的心理疗法为军人提供心理治疗及康复,保障军人健康水平和维持军队战斗力。该文对接纳承诺疗法在军人中应用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此疗法应用于军人实践的领域主要为: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缓解术后或慢性疼痛、治疗焦虑抑郁症、控制体重、戒烟、控制乙醇使用障碍等。接纳承诺疗法在军人中尤其是退伍军人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女性军人中疗效突出,在伤后应激障碍合并物质使用障碍或合并慢性疼痛中的效果优于其他传统疗法,在减轻疼痛、焦虑、抑郁、自杀倾向及减轻体重方面较传统疗法未表现出优势,改善睡眠方面传统疗法比接纳承诺疗法更具疗效。当下研究数量有限,地域分布不均,国内研究缺乏,应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接纳承诺疗法在我国军人中的应用效果。
  • 论著
    刘迈, 张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2023年,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持续推进生物科技项目部署,将生物科技前沿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提升美军战伤救治能力、设施设备性能、士兵效能等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该文对2023年度DARPA生物科技项目进展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综述
  • 综述
    张成, 于宁康, 赵辰, 王景峰, 谌志强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无细胞生物传感器是基于无细胞蛋白合成(CFPS)的检测工具,主要由识别元件和报告元件组成,具有易于构建、特异性显著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无细胞生物传感器突破了细胞存活和细胞膜屏障限制,显著缩短了响应时间。该文综述了近年无细胞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和疾病诊断等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无细胞生物传感器的可编程性与逻辑分析能力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 综述
    于瀛, 张莉清, 王立娟, 亓丰学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检测技术是一类用于研究和监测神经系统活动变化的方法和工具。通过梳理国内外神经检测技术量化运动员脑特征的研究,综述结构性磁共振成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经颅磁刺激、脑电图等技术检测运动员大脑的特异性变化。研究表明,开放式运动项目增加运动员执行控制、运动感觉、视觉、平衡协调相关的脑体积和静息态功能连接,而封闭式运动项目减少运动员情景记忆、情绪加工和执行功能相关的脑体积和静息态功能连接;运动员与执行功能、身体意识、运动学习、情景记忆相关脑区在任务态时有更强的激活;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神经兴奋和神经效率。未来应通过多模态神经检测技术探究运动训练和大脑之间的关联,以期在运动员选材、实时状态监测以及长期训练监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综述
    谭继元, 高妍, 李京超, 殷悦, 罗文哲, 王妍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丙酮酸激酶M2(PKM2)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着密切联系,其通过有氧糖酵解、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创伤性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通过概述PKM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了解PKM2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联系,以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短篇报道
  • 短篇报道
    张慧, 张文博, 梁文琪, 霍延红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