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刘睿茜, 刘金芳, 王建, 徐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钙卫蛋白S100A8/A9对肝星状细胞(HSC)的直接刺激效应及其潜在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不同浓度(200、1000 ng/mL)S100A8/A9异源二聚体重组蛋白刺激小鼠原代HSC,利用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量标签(TMT)标记技术获得定量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HSC经S100A8/A9重组蛋白刺激后蛋白表达谱的变化。采用Significance B分析方法,依据P<0.05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Reactome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基于STRING数据库对通路中的差异蛋白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结果 高浓度S100A8/A9(1000 ng/mL)处理显著改变了HSC蛋白表达谱,Reactome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核因子κB(NF-κB)信号激活、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调控,以及胶原生物合成等通路显著富集,蛋白-蛋白互作分析发现NF-κB转录因子亚基(RELB)、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和Notch受体1(NOTCH1)是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蛋白。结论 高浓度S100A8/A9可直接促进HSC活化,其机制可能与NF-κB、TGF-β和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为S100A8/A9对HSC直接激活效应的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 论著
    耿晓恩, 孙志佳, 李江波, 周喆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7(IGFBP7)对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TMZ)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分析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GSE151680数据集中对TMZ敏感的胶质瘤细胞和TMZ耐药胶质瘤细胞的表达谱测序数据中的IGFBP7 mRNA表达水平;通过药物浓度梯度法诱导建立TMZ耐药胶质瘤细胞(TMZ-R);实时定量PCR(qPCR)、Western印迹检测TMZ-R细胞中IGFBP7的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感染在TMZ-R细胞中稳定敲低IGFBP7,在TMZ敏感胶质瘤细胞(TMZ-S)中稳定过表达IGFBP7;采用CCK-8细胞活力实验、细胞凋亡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凋亡 、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衰老分子标志物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p21)和肿瘤蛋白p53(p53)、DNA损伤标志物γ-H2A组蛋白家族成员X(γ-H2AX)的表达水平;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分析胶质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IGFBP7 mRNA表达差异情况及与胶质瘤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胶质瘤细胞比较,耐药胶质瘤细胞中IGFBP7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在TMZ-S细胞中过表达IGFBP7使细胞在TMZ处理下细胞活力升高,凋亡水平降低。在TMZ-R细胞中敲低IGFBP7使细胞在TMZ处理下的细胞活力、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降低,凋亡和衰老水平升高,p21、p53和γ-H2AX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IGFBP7在胶质瘤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IGFBP7高表达与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结论 敲低IGFBP7能够促进TMZ诱导的细胞衰老和DNA损伤,提高胶质瘤细胞对TMZ的敏感性。
  • 论著
    王俊, 刘玉杰, 杨雪枫, 李刻勤, 刘莹, 杨喆, 叶雨萌, 刘泽杭, 左红艳, 郝延辉, 李杨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少突胶质细胞在微波辐射致小鼠认知损伤模型中功能的改变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频率为2.856 GHz,平均功率密度8 mW/cm2的S波段微波对C57BL/6N雄性小鼠进行全身暴露,单次15 min。采用光纤测温仪监测微波辐射过程中小鼠肛温的变化;采用旷场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辐射后第1、7天小鼠自主探索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辐射后第1、7天小鼠海马组织中神经胶质抗原2(NG2)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和分布;采用促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成熟药物富马酸氯马斯汀灌胃给药,并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辐射后1、7天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法观察辐射后第1、7天胼胝体髓鞘结构的改变情况;通过旷场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估富马酸氯马斯汀对微波暴露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损伤的干预作用。结果 该实验条件下,微波辐射引起小鼠肛温升高低于1 ℃,在机体热安全范围内。旷场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微波辐射后第1、7天小鼠运动速度无显著改变,辐射后第1天中央区域探索时间显著降低(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中,微波辐射后第1天小鼠新物体辨别指数显著降低(P<0.05),提示微波辐射后小鼠产生焦虑样行为和认知功能损伤。与对照组比较,微波辐射后第1天海马组织中NG2+面积占比显著降低(P<0.05),MBP+面积占比无显著变化(P>0.05),海马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相关BDNF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胼胝体髓鞘出现断裂等病理改变,髓鞘g比显著增加(P<0.05),表明微波辐射可引起少突胶质细胞前体数量减少,少突胶质细胞分泌和髓鞘功能损伤。与单独辐射组比较,辐射联合富马酸氯马斯汀用药组小鼠辐射后第1天BNDF、FGF2表达水平有上调趋势,髓鞘g比显著降低(P<0.05),新物体识别中小鼠于辐射后第1天新物体辨别指数显著升高(P<0.05),提示富马酸氯马斯汀可改善微波辐射引起的少突胶质细胞功能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结论 低于机体发热阈值的脉冲微波辐射可引起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等脑损伤,其中,少突胶质细胞分泌和髓鞘功能受损及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是微波辐射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
  • 论著
    杨进, 李劲草, 张树卓, 王彦凯, 邱仁洪, 顾永芳, 薛瑞, 李硕, 张杨, 范琼尹, 张有志, 刘爽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探讨小补心汤总黄酮(XBXT-2)对前额叶皮质的神经网络活动,以小鼠前额叶皮质为目标脑区,考察XBXT-2对皮质场电位的影响进而探索其药理作用机制。方法 在C57BL/6J小鼠颅顶手术埋置皮质电极(ECOG),恢复7 d后灌胃给予XBXT-2 100 mg/kg,1 h后记录前额叶皮质局部场电位(LFP)30 min。数据采用Neuro Explorer软件进行频谱分析,给药前后α、β、θ、γ和δ等脑电频段的功率谱密度变化采用GraphPad Prism 10.3进行分析,θ和γ振荡的相位-振幅耦合采用Matlab 2021软件分析。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灌胃给予XBXT-2后,小鼠前额叶皮质高频γ振荡受到抑制,且θ、β、α和δ振荡均升高,同时增强θ和γ振荡的相位振幅耦合。结论 XBXT-2可能通过调节小鼠前额叶皮质神经网络活动、增强θ和γ振荡的相位振幅耦合发挥情绪和记忆调节作用。
  • 论著
    付海炜, 范姜姗, 王学文, 陈堃, 洪燕, 王宗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高原青年知觉压力、自我关怀、认知灵活性和抑郁的现状,并构建知觉压力与抑郁的关系模型,探讨知觉压力和抑郁的关系,检验自我关怀和认知灵活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认知灵活性量表(CFI)、自我关怀量表(SCS)、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对高原某单位733例男性青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高原青年男性CES-D得分为(13.92±3.38)分。(2)知觉压力与抑郁呈正相关(r=0.28,P<0.01)。(3)自我关怀在知觉压力与抑郁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9.05%。(4)认知灵活性调节自我关怀与抑郁的关系(P<0.05)。结论 高原男性青年存在较高的抑郁情绪,知觉压力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提高自我关怀和认知灵活性水平的方法,减少长期高应激状态下青年抑郁情绪的发生。
  • 论著
    章怡萱, 胡珂宁, 侯俊江, 马建威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战时条件下,营救护站通常承担现场急救与早期救治的重要衔接职能,其救治效能的提升将有力提高未来战场伤员的存活率。该文系统梳理美军营救护站职能定位的演进脉络。以美国海军陆战队与第75游骑兵团为例,阐述美军在营救护站建设方面的具体实践,分析其陆军营救护站的建设经验及发展短板,建议未来营救护站应以卫勤需求为牵引明确保障任务,科学论证营救护站的配置,提高营救护站的建制保障力量和信息化水平,加强途中救治能力以维护营救护站救治成果。
  • 论著
    刘迈, 张柯, 衣岩, 张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2024年,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加强了对生物科技国防应用的部署与管理,包括作战效能提升、生物安全防御、军用材料开发和智能生物融合等。该文对美DARPA 2024年度生物科技项目进展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 论著
    李梅花, 刘术, 徐池, 蒋丽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美国防部密集布局进行生物防御能力建设,年度生物防御经费在美国政府生物防御年度总预算中占比14%~15%,这一趋势变化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大国竞争中的战略价值密切相关,是美国谋求生物领域霸权的必然结果,2019—2024财年美国防部生物防御经费支出/预算呈快速上升趋势。该文通过系统分析认为,美国防部生物防御经费布局重点包括威胁预警、检测应对及能力强化,表现出多领域多项目同时开展、能力建设协同性强、军地资源融合运用、系统规划生物防御科技支撑体系等特点,值得借鉴参考。
  • 综述
  • 综述
    娄经虎, 万鲲, 洪晓轩, 郑爱萍, 王增明, 高翔, 张慧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不受控制的大出血是潜在可存活战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以躯干和交界部位的不可压迫性出血为主。运用战创伤敷料快速止血是救治这类伤员的主要手段。该文综述了新型战创伤止血敷料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改良敷料、多功能敷料、静电纺丝敷料和智能敷料,可为战创伤敷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金璐, 李曦, 张永强, 李军, 杨丹凤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骨质疏松症是全球高发的代谢性骨病,骨稳态失调为其关键发病机制。多年来,对环境温度与骨骼健康的关系研究因条件差异结果各异。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存在地理和气候差异。寒冷地区人群骨质流失更早,高纬度寒冷地区为髋部骨折高风险带。我国北方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南方,且疾病早期隐匿,需尽早开展全人群防治。机制上,低温影响肢端骨发育、减少骨血液循环、导致骨微结构退化及增加骨细胞凋亡,进而促进骨吸收、减少骨量。该综述为寒冷地区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与策略参考。
  • 综述
    李梦华, 王欣雨, 董国福, 王长振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微波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带给人们生活和工作便利的同时,也对长期暴露于复杂微波环境中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微波长期暴露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损伤,但其损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文就近年来微波辐射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损伤机制及其防护治疗相关药物进行概述, 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短篇报道
  • 短篇报道
    马晓, 刘亚慧, 杜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