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吴勤录, 韩子轩, 向慎思, 万悦, 王效芳, 董典典, 陈慧, 于淼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鉴于老化在肝细胞移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照射联合肝切除诱导小鼠肝脏老化模型。方法 采用60Co γ射线单次照射联合肝切除术造模;造模后检测小鼠存活率、体重、肝指数、肝功,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老化相关分泌因子表达,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肝脏组织老化相关分泌因子及端粒酶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CDKN1A)和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DKN2A)的表达;ELISA检测肝脏组织中老化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脂褐素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核大小及脂质积累,称重法检测肝脏中三酰甘油水平;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组织丙二醛水平。结果 照射联合肝切除后小鼠体重显著降低,肝重体重比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SA-β-Gal以及脂褐素水平增加并显著降低端粒酶活性,细胞核明显增大;CDKN1A和CDKN2A的表达增加;老化相关分泌因子的水平显著升高;肝脏脂质沉积及氧化损伤加重。结论 成功建立照射联合肝切除诱导小鼠肝脏老化模型。
  • 论著
    唐维, 张蓉蓉, 陈奇, 叶青, 黄升海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明确呼吸道合胞病毒(RSV)B亚型18537株在不同宿主细胞系上的感染特征,并评价其在不同动物模型中的致病性及病理损伤特点,为RSV感染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与技术基础。方法 通过评价感染细胞病变特征、病毒蚀斑形态、病毒蛋白表达以及体外增殖效率等,明确其基本生物学特征;通过滴鼻途径感染10月龄BALB/c小鼠和6周龄棉鼠,检测感染后肺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并分析病理损伤特征,完成其致病性评价。结果 RSV B亚型18537株导致Hep-2细胞出现多细胞核融合性病变,在BHK-21细胞中可以形成典型的病毒蚀斑;同时,在Hep-2和A549细胞上可检测到病毒蛋白的表达。滴鼻途径感染BALB/c小鼠和棉鼠,感染后第5天可在肺组织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同时该剂量可造成肺组织肺泡壁轻度增厚,伴有散在的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 RSV B亚型18537株可在Hep-2和A549细胞上有效增殖,并能感染BALB/c小鼠和棉鼠,导致肺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通过比较发现,相比A亚型A2株,RSV B亚型18537株在细胞和动物中的感染能力较弱。
  • 论著
    刘婉秋, 胡明达, 胡晓丰, 任洪广, 王辛, 何雅青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系统研究全球范围内人感染札如病毒(SaV)的遗传特征和重组现象。方法 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下载全球SaV的全基因组数据,并筛选出序列质量较高的毒株作为实验样本。构建SaV的分子进化树进行遗传特征分析,进一步使用重组分析软件对人感染的4种SaV基因型(GⅠ、GⅡ、GⅣ和GⅤ)进行重组事件分析。结果 SaV 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感染宿主谱广泛。人类感染的SaV主要是GⅠ、GⅡ、GⅣ和GⅤ型,其中GⅤ型为人猪共有。SaV的重组分析显示,GⅡ型重组频次较高,GⅤ型在不同宿主间发生重组。病毒的重组集中发生在主要病毒蛋白(VP1)和次要病毒蛋白(VP2)区。结论 通过对人感染SaV的遗传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了基因型的分布和流行情况,揭示SaV重组规律,突显了SaV的遗传动态,为了解病毒流行趋势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 论著
    周谦, 王保增, 袁子健, 杨洋, 李斯伟, 周瑾, 王常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序列视觉呈现(RSVP)脑机接口(BCI)的目标检测任务中,6种目标隐匿条件下5个脑区(前额区、颞区、中央区、顶区和枕区)的事件相关电位( ERP)特征及目标检测精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12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利用NeuroScan SynAmps2脑电采集系统采集6种隐匿条件下受试者的头皮脑电信号,比较5个脑区的ERP波形、P300幅值、潜伏期等ERP特征;结构化判决成分分析算法(HDCA)对脑电信号进行分类并评估不同脑区间分类精度的差异。结果 (1)在6种隐匿条件下,目标图片在5个脑区均诱发出明显的ERP波形;(2)对于P300幅值,颞区最小;(3)对于P300潜伏期,顶区和中央区长于其他脑区(除外小伪装和小遮挡条件);(4)对于分类精度,顶区和中央区高于其他脑区(除外大伪装条件)。结论 顶区和中央区通道的选择可以为提升基于RSVP-BCI的隐匿目标检测性能提供新的视角,并有望为小型化、简易、可穿戴BCI设备的研究设计拓宽思路。
  • 论著
    常琛, 尤国兴, 王巍, 李伟丹, 王瑛, 朱凯, 周虹, 赵莲, 陈玉芝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反应体系pH对醛基化聚乙二醇(PEG)修饰牛血红蛋白(bHb)偶联物性质的影响。方法 设置反应体系的pH值分别为6.0、6.5、7.4和8.0,保持投料摩尔比、温度和反应时间相同,分别合成PEG-bHb,表征PEG-bHb的结构及功能参数。结果 高铁血红蛋白百分含量随反应体系pH值的上升而下降;反应体系为弱酸性时,PEG-bHb的修饰度相对较高,当反应体系pH为6.5时,bHb表面连接PEG链的平均个数为(6.86±0.38)个;反应体系为弱酸性时,PEG对bHb N端α-NH2的选择性修饰相对较强,当反应体系pH为6.5时,醛基化PEG对bHb的N端α-NH2的修饰百分比达到95.4%(α链)和99.3%(β链);PEG修饰影响bHb血红素区域微环境,当反应体系pH为6.5时,PEG修饰对bHb结构的影响相对较低;PEG修饰后,PEG-bHb的氧亲和力升高,Hill系数下降,胶体渗透压和黏度升高,粒径增大,与bH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反应体系pH为弱酸性环境时,PEG对bHb N端α-NH2的选择性修饰百分比及修饰度相对较高。
  • 论著
    朱为, 吴昊伟, 付文亮, 张超, 靳鹏, 邢微微, 徐东刚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迷迭香精油吸嗅对睡眠剥夺小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对照+迷迭香精油吸嗅组(Con+REO组)、睡眠剥夺组(SD组)和睡眠剥夺+迷迭香精油吸嗅组(SD+REO组)。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72 h睡眠剥夺小鼠模型,同时给予Con+REO组和SD+REO组小鼠迷迭香精油吸嗅。通过Y迷宫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估小鼠的记忆能力,检测小鼠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水平,免疫印迹法测量海马组织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和Con+REO组相比,SD组小鼠Y迷宫自发交替率和新物体辨别指数显著降低,海马组织SOD活性及GSH含量明显下降,MDA含量显著增加,DA、NE和5-HT水平降低,PSD95和BDNF蛋白表达下调。与SD组比较,SD+REO组小鼠Y迷宫自发交替率和新物体辨别指数显著升高,海马组织SOD活性和GSH含量明显上升,MDA含量降低,NE和DA水平升高,PSD95和BDNF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迷迭香精油吸嗅能够改善睡眠剥夺小鼠的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海马组织氧化应激、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和增强突触可塑性有关。
  • 论著
    韩洛炳, 孙士洋, 赵玉, 俞纲, 苏瑞斌, 郑志兵, 李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基于结构与机制的药物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发现具有全新结构的5-羟色胺2A(5-HT2A)受体拮抗剂分子,并探索其构效关系。方法 通过对匹莫范色林与5-HT2A受体的分子对接、动力学模拟及结合自由能计算,分析匹莫范色林与5-HT2A受体的相互作用模式。基于此研究结果,以匹莫范色林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具有全新结构的5-HT2A受体拮抗剂目标化合物。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分别设计了合成路线。以甲醛杂环或甲腈杂环为原料,通过还原胺化和还原反应得到甲胺杂环中间体,进一步与4-(4-氟苄基氨基)-1-甲基哌啶通过CDI脲合成法得到目标化合物。在细胞水平测试目标化合物对5-HT2A受体的拮抗活性,在小鼠甩头致幻模型上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幻觉作用。结果 共合成12种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高分辨质谱、1H-NMR谱和13C-NMR谱确证。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6a、6c和6d显示较好的5-HT2A受体拮抗活性,IC50值分别为120、152和285 nmol/L,化合物6c和6d表现出较好的小鼠抗幻觉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7.0%和82.9%(10 mg/kg)。结论 化合物6c和6d有较好的5-HT2A受体拮抗活性和抗幻觉活性,值得进一步结构优化改造。目标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表明,5-HT2A受体侧边口袋对含碱性N原子杂环的排斥作用和对不含碱性N原子杂环的容纳能力显著影响拮抗剂的体内外作用效果。
  • 论著
    王振宇, 张洪美, 荆琳, 闫奇, 汤吉祥, 葛骐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系统评价血浆代谢物与膝骨关节炎(KOA)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免疫细胞的潜在中介或遮掩效应。方法 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数据库获取1400种血浆代谢物、731个免疫细胞特征和KOA的GWAS数据,采用双向MR分析对血浆代谢与KOA的因果关系进行系统评价,并通过两步法中介MR分析评估可能具有中介或遮掩效应的免疫细胞特征。结果 双向MR分析结果经敏感性分析筛选后,共发现65种血浆代谢物、35个免疫细胞特征与KOA存在因果关系(P<0.05)。中介分析发现,相对细胞计数CD45RA+ CD28- CD8br Treg与CD8br Treg之比(CD45RA+ CD28- CD8br % CD8br)在3种代谢物(水杨酸、X-07765、X-23739)与KOA风险的因果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其中水杨酸为遮掩效应,效应比0.0412。结论 多种血浆代谢物及免疫细胞特征与KOA存在因果关系,KOA不应视为单纯的退行性关节病。其中水杨酸对KOA的保护作用可能因其诱导Treg细胞的分化作用而受到削弱,值得进一步研究。
  • 综述
  • 综述
    周巍, 闫群娇, 王磊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新冠大流行紧急状态结束,全球新冠疫苗研发领域呈现新特点。多国民众新冠疫苗接种需求锐减,新冠疫苗研发热度下降,在研项目中无进展和终止情况增加,mRNA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等采用创新型技术路线的疫苗产品成为关注焦点。2023年以来,国内外有十余款新冠疫苗获批使用,大部分是研发机构在原版疫苗基础上针对奥密克戎不同变体开发的更新版疫苗。该文认为,未来新冠疫苗研发方向将聚焦创新,更关注疫苗的广谱性和长效作用,提出我国应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推动新冠疫苗研发持续科研攻关,为未来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做好关键技术储备等建议。
  • 综述
    闫峻, 林本成, 刘晓华, 袭著革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认知能力评估和认知增强技术对于维持和提升人员认知功能、心理和情绪稳定、增强工作效能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认知能力理论、影响因素和认知评估方法,然后重点介绍并归纳当前认知增强策略和技术路径的最新进展,并尝试分析和展望其应用前景和未来潜力,以期为今后开展人员认知评估和认知增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 短篇报道
  • 短篇报道
    白丽晓, 丁萃萃, 杨爱玲, 白伟, 乙苏北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