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周巍, 闫群娇, 王磊
    军事医学. 2024, 48(10): 786-790.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0.009
    摘要 (927) PDF (95)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新冠大流行紧急状态结束,全球新冠疫苗研发领域呈现新特点。多国民众新冠疫苗接种需求锐减,新冠疫苗研发热度下降,在研项目中无进展和终止情况增加,mRNA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等采用创新型技术路线的疫苗产品成为关注焦点。2023年以来,国内外有十余款新冠疫苗获批使用,大部分是研发机构在原版疫苗基础上针对奥密克戎不同变体开发的更新版疫苗。该文认为,未来新冠疫苗研发方向将聚焦创新,更关注疫苗的广谱性和长效作用,提出我国应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推动新冠疫苗研发持续科研攻关,为未来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做好关键技术储备等建议。
  • 论著
    王庆阳, 殷小杰, 徐雷, 贺祯
    军事医学. 2024, 48(11): 843-847.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1.007
    摘要 (631) PDF (141)   可视化   收藏
    乌克兰危机升级已逾两年。从卫勤保障角度看,冲突既延续了机械化作战战伤减员的传统规律,也凸显了多域战场精准杀伤的现代战争特点,具体表现为伤亡数量大、伤情严重复杂,反映出现代战伤救治的新变化。该文总结了乌军战伤救治组织与实施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伤员医疗后送效率、一线救治力量配置、战伤救治物资供应等救治组织问题,以及批量伤员分类评估、清创固定、疼痛管理、细菌耐药和止血带使用等技术运用问题,并研提了未来大规模武装冲突战伤救治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 综述
    闫峻, 林本成, 刘晓华, 袭著革
    军事医学. 2024, 48(10): 791-798.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0.010
    摘要 (577) PDF (127)   可视化   收藏
    认知能力评估和认知增强技术对于维持和提升人员认知功能、心理和情绪稳定、增强工作效能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认知能力理论、影响因素和认知评估方法,然后重点介绍并归纳当前认知增强策略和技术路径的最新进展,并尝试分析和展望其应用前景和未来潜力,以期为今后开展人员认知评估和认知增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 综述
    王若钰, 张超, 白洁, 徐东刚
    军事医学. 2024, 48(12): 931-939.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2.008
    摘要 (537) PDF (83)   可视化   收藏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正黄病毒属,其感染引起的登革热是一种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严重时可引发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登革病毒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重大威胁,但目前尚无安全有效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其药物研发面临巨大挑战。该文阐释了抗病毒药物研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总结了近年来各类登革病毒抑制剂的开发情况,分为靶向病毒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直接作用于登革病毒的候选药物,和靶向宿主受体的抗病毒候选药物;梳理了基于各类靶点的抑制剂研究进展和作用机制,以期为抗病毒药物研发和登革热治疗提供借鉴。
  • 论著
    李晓方, 杜可, 滕岱青, 罗勇军
    军事医学. 2024, 48(12): 918-925.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2.006
    摘要 (533) PDF (87)   可视化   收藏
    急性高原病是进入高原地区,人体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我国高原地区面积辽阔,地形复杂,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实战实训大练兵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平原部队进入高原开展高原驻训活动,高原低压低氧的特殊环境,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国际荒野医学协会(WMS)分别在2010、2014、2019和2024年发布了关于急性高原病预防和治疗循证指南,指出急性高原病常用的预防和治疗药物,如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对乙酰氨基酚和硝苯地平等;常用的非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法,如逐渐升高海拔、预适应、吸氧、降低海拔和便携式高压氧舱等。该文旨在分析4版指南中各预防和治疗方法的演变历程,掌握最新的急性高原病预防和治疗方法,为部队高原驻训、作战等任务卫勤保障提供参考,为维护和提高高原驻训部队战斗力提供理论依据。
  • 论著
    韩洛炳, 孙士洋, 赵玉, 俞纲, 苏瑞斌, 郑志兵, 李松
    军事医学. 2024, 48(10): 767-777.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0.007
    摘要 (480) PDF (9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基于结构与机制的药物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发现具有全新结构的5-羟色胺2A(5-HT2A)受体拮抗剂分子,并探索其构效关系。方法 通过对匹莫范色林与5-HT2A受体的分子对接、动力学模拟及结合自由能计算,分析匹莫范色林与5-HT2A受体的相互作用模式。基于此研究结果,以匹莫范色林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具有全新结构的5-HT2A受体拮抗剂目标化合物。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分别设计了合成路线。以甲醛杂环或甲腈杂环为原料,通过还原胺化和还原反应得到甲胺杂环中间体,进一步与4-(4-氟苄基氨基)-1-甲基哌啶通过CDI脲合成法得到目标化合物。在细胞水平测试目标化合物对5-HT2A受体的拮抗活性,在小鼠甩头致幻模型上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幻觉作用。结果 共合成12种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高分辨质谱、1H-NMR谱和13C-NMR谱确证。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6a、6c和6d显示较好的5-HT2A受体拮抗活性,IC50值分别为120、152和285 nmol/L,化合物6c和6d表现出较好的小鼠抗幻觉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7.0%和82.9%(10 mg/kg)。结论 化合物6c和6d有较好的5-HT2A受体拮抗活性和抗幻觉活性,值得进一步结构优化改造。目标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表明,5-HT2A受体侧边口袋对含碱性N原子杂环的排斥作用和对不含碱性N原子杂环的容纳能力显著影响拮抗剂的体内外作用效果。
  • 综述
    于清华, 李振, 赵廷坤, 汤紫霞, 吕美, 王利涛
    军事医学. 2024, 48(11): 863-868.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1.011
    摘要 (471) PDF (103)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放射治疗在癌症等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和全球核安全环境的日益严峻,辐射损伤防治药物的研发成为研究的热点。电离辐射以其高能量特性,不仅能够通过靶向效应直接损害细胞DNA,还能通过非靶向效应间接影响细胞环境,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该文分析了电离辐射的损伤机制,探讨了抗氧化剂、细胞凋亡抑制剂、细胞因子和天然辐射防护剂4类抗辐射药物的作用原理及临床应用,可为治疗和预防电离辐射损伤提供参考。
  • 论著
    王振宇, 张洪美, 荆琳, 闫奇, 汤吉祥, 葛骐瑞
    军事医学. 2024, 48(10): 778-785.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0.008
    摘要 (430) PDF (9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系统评价血浆代谢物与膝骨关节炎(KOA)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免疫细胞的潜在中介或遮掩效应。方法 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数据库获取1400种血浆代谢物、731个免疫细胞特征和KOA的GWAS数据,采用双向MR分析对血浆代谢与KOA的因果关系进行系统评价,并通过两步法中介MR分析评估可能具有中介或遮掩效应的免疫细胞特征。结果 双向MR分析结果经敏感性分析筛选后,共发现65种血浆代谢物、35个免疫细胞特征与KOA存在因果关系(P<0.05)。中介分析发现,相对细胞计数CD45RA+ CD28- CD8br Treg与CD8br Treg之比(CD45RA+ CD28- CD8br % CD8br)在3种代谢物(水杨酸、X-07765、X-23739)与KOA风险的因果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其中水杨酸为遮掩效应,效应比0.0412。结论 多种血浆代谢物及免疫细胞特征与KOA存在因果关系,KOA不应视为单纯的退行性关节病。其中水杨酸对KOA的保护作用可能因其诱导Treg细胞的分化作用而受到削弱,值得进一步研究。
  • 论著
    周丽, 钟辉, 万禄明, 周鹏宇, 刘慕仪, 魏从文, 周传意
    军事医学. 2024, 48(12): 881-888.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2.001
    摘要 (383) PDF (11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刺突蛋白(SARS-2-S)诱导形成合胞体对人类肺腺癌细胞A549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体外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构建表达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ACE2)和SARS-2-S的质粒,分别和慢病毒包装质粒转染HEK-293FT细胞,收集含慢病毒的上清感染A549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后得到稳定转染hACE2细胞系(A549-A)和SARS-2-S细胞系(A549-S),Western印迹实验验证A549-A和A549-S蛋白表达情况,将A549-A和A549-S细胞共培养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合胞体。使用条件培养基(合胞体上清和非合胞体上清)体外培养A549、鸡卵清蛋白(OVA)基因修饰的B16细胞(B16-OVA)、B16-F10后,通过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通过划痕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分别稳定转染hACE2和SARS-2-S的A549细胞系;将A549-A和A549-S细胞共培养后建立SARS-2-S诱导形成合胞体体系。合胞体上清和非合胞体上清均能显著促进A549、B16-OVA、B16-F10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能力,但合胞体上清比非合胞体上清的作用更加明显。结论 SARS-2-S诱导形成合胞体促进A549和B16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
  • 论著
    唐维, 张蓉蓉, 陈奇, 叶青, 黄升海
    军事医学. 2024, 48(10): 730-736.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0.002
    摘要 (372) PDF (9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明确呼吸道合胞病毒(RSV)B亚型18537株在不同宿主细胞系上的感染特征,并评价其在不同动物模型中的致病性及病理损伤特点,为RSV感染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与技术基础。方法 通过评价感染细胞病变特征、病毒蚀斑形态、病毒蛋白表达以及体外增殖效率等,明确其基本生物学特征;通过滴鼻途径感染10月龄BALB/c小鼠和6周龄棉鼠,检测感染后肺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并分析病理损伤特征,完成其致病性评价。结果 RSV B亚型18537株导致Hep-2细胞出现多细胞核融合性病变,在BHK-21细胞中可以形成典型的病毒蚀斑;同时,在Hep-2和A549细胞上可检测到病毒蛋白的表达。滴鼻途径感染BALB/c小鼠和棉鼠,感染后第5天可在肺组织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同时该剂量可造成肺组织肺泡壁轻度增厚,伴有散在的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 RSV B亚型18537株可在Hep-2和A549细胞上有效增殖,并能感染BALB/c小鼠和棉鼠,导致肺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通过比较发现,相比A亚型A2株,RSV B亚型18537株在细胞和动物中的感染能力较弱。
  • 论著
    刘婉秋, 胡明达, 胡晓丰, 任洪广, 王辛, 何雅青
    军事医学. 2024, 48(10): 737-743.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0.003
    摘要 (365) PDF (8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系统研究全球范围内人感染札如病毒(SaV)的遗传特征和重组现象。方法 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下载全球SaV的全基因组数据,并筛选出序列质量较高的毒株作为实验样本。构建SaV的分子进化树进行遗传特征分析,进一步使用重组分析软件对人感染的4种SaV基因型(GⅠ、GⅡ、GⅣ和GⅤ)进行重组事件分析。结果 SaV 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感染宿主谱广泛。人类感染的SaV主要是GⅠ、GⅡ、GⅣ和GⅤ型,其中GⅤ型为人猪共有。SaV的重组分析显示,GⅡ型重组频次较高,GⅤ型在不同宿主间发生重组。病毒的重组集中发生在主要病毒蛋白(VP1)和次要病毒蛋白(VP2)区。结论 通过对人感染SaV的遗传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了基因型的分布和流行情况,揭示SaV重组规律,突显了SaV的遗传动态,为了解病毒流行趋势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 综述
    赵丽丹, 张超, 韩丽荣, 徐东刚
    军事医学. 2025, 49(1): 54-60.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5.01.009
    摘要 (334) PDF (58)   可视化   收藏
    寨卡病毒(ZIKV)是一种蚊媒传播的黄病毒,与成人神经炎症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和新生儿小头畸形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有关。由于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ZIKV感染的药物或预防性疫苗上市,因此,迫切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防治ZIKV感染并阻止其传播。该文综述了ZIKV基因和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针对开发小分子抗病毒药物这一热点,总结了通过高通量筛选以及药物重定位方法开发靶向病毒的抗ZIKV候选药物的进展,归纳了靶向病毒和宿主细胞的候选药物的作用机制,并展望了未来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趋势,旨在为促进新的抗ZIKV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 综述
    米娜, 成祥, 朱玲玲
    军事医学. 2024, 48(12): 926-930.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2.007
    摘要 (317) PDF (104)   可视化   收藏
    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会影响人的神经认知能力。随着近年新兴技术的发展,多模态人体生理-心理-行为检测技术能够更加快速、客观地评估神经认知功能。该文在汇总现有认知评估技术基础上,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高原环境暴露对人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概况,讨论了集监测、评估、预警于一体的多模态智能认知系统的构建模式,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建立脑认知综合监测评价平台,以期在未来能够运用于军事作业中脑认知功能的维持和增强。
  • 论著
    董雨桐, 杨茂林, 李莫, 张辰, 阮艳, 张俊磊, 胡彦
    军事医学. 2025, 49(4): 296-302.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5.04.008
    摘要 (316) PDF (4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海拔地区官兵体能素质和生理指标差异,掌握高原官兵的体能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13 648例常驻高原男性官兵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相关人员2023年年度军事体育考核成绩及生理指标,对不同海拔地区官兵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原官兵3000 m跑成绩、30 m×2蛇形跑成绩、静息血氧饱和度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引体向上成绩在海拔>2000 m时显著下降。调研对象中,年龄≥30岁的高原官兵各项体能课目成绩均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现象。适度高原习服有利于官兵体能素质恢复,但暴露于高原环境≥5年会导致官兵体能素质全面下降。结论 高原环境对官兵有氧耐力、速度、灵敏性及力量均产生影响。海拔≥4000 m、年龄≥30 岁、驻守高原≥5年等因素可能是导致官兵体能素质显著下降的重要因素。
  • 论著
    吴勤录, 韩子轩, 向慎思, 万悦, 王效芳, 董典典, 陈慧, 于淼
    军事医学. 2024, 48(10): 721-729.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0.001
    摘要 (312) PDF (10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鉴于老化在肝细胞移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照射联合肝切除诱导小鼠肝脏老化模型。方法 采用60Co γ射线单次照射联合肝切除术造模;造模后检测小鼠存活率、体重、肝指数、肝功,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老化相关分泌因子表达,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肝脏组织老化相关分泌因子及端粒酶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CDKN1A)和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DKN2A)的表达;ELISA检测肝脏组织中老化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脂褐素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核大小及脂质积累,称重法检测肝脏中三酰甘油水平;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组织丙二醛水平。结果 照射联合肝切除后小鼠体重显著降低,肝重体重比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SA-β-Gal以及脂褐素水平增加并显著降低端粒酶活性,细胞核明显增大;CDKN1A和CDKN2A的表达增加;老化相关分泌因子的水平显著升高;肝脏脂质沉积及氧化损伤加重。结论 成功建立照射联合肝切除诱导小鼠肝脏老化模型。
  • 论文
    李和平, 刘定新, 柳云恩, 文学, 赵恒欣, 张基珅, 李想, 丛培芳, 王海露, 魏伟, 刘怡云, 常祺
    军事医学. 2025, 49(1): 8-14.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5.01.002
    摘要 (302) PDF (66)   可视化   收藏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训练伤的防治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研究表明,大气压放电冷等离子体(CAP)在伤口广谱杀菌、快速凝血和促进愈合等方面具有多能一体的独特优势,在临床医学、应急救援和军事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在总结等离子体医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着重针对军事训练伤防治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入讨论了CAP在军事训练伤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阐述了CAP技术应用于军事训练伤防治的典型场景和应用方式、等离子体创伤预防与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以及实现CAP军事训练伤高效防治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 论著
    曾令敏, 路丁乙, 陈佳意, 张昊仟, 高俊, 韩秋影, 潘欣
    军事医学. 2025, 49(4): 265-272.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5.04.004
    摘要 (302) PDF (3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一种稳定的CD8+ T细胞体外耗竭模型。方法 从卵清蛋白特异性CD8+ T细胞受体转基因小鼠(OT-I转基因小鼠)脾脏中分离并纯化CD8+ T细胞,通过体外持续性抗原刺激诱导其耗竭。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T细胞耗竭标志物的表达、效应细胞因子的分泌以及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同时将诱导耗竭/效应(未诱导耗竭)CD8+ T细胞分别与肿瘤细胞共孵育,以肿瘤细胞的存活率为检测指标,评估CD8+ 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此外,在诱导CD8+ T细胞耗竭过程中加入N-乙酰-L-半胱氨酸(N-AC)小分子药物作为阳性对照,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 诱导CD8+ T细胞耗竭后,抑制性受体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TIM-3)、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IGIT)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等关键性效应因子的分泌则显著减少。与效应CD8+ T细胞比较,耗竭CD8+ 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显著减弱。此外,N-AC处理能够有效改善耗竭CD8+ T细胞的功能并增强其抗肿瘤活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一种CD8+ T细胞体外耗竭模型,并通过N-AC改善耗竭CD8+ T细胞功能验证了该体外耗竭体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体外研究CD8+ T细胞耗竭机制和筛选免疫治疗药物提供了参考方法。
  • 论著
    李可馨, 肖杨, 陈明亮, 王盛书, 王博千, 彭芷溪, 梁胜男, 任洪广, 宋宏彬, 胡晓丰
    军事医学. 2024, 48(12): 907-913.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2.004
    摘要 (296) PDF (6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合分析我国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阳性耐药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 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国内发现NDM阳性耐药菌的相关文献(发表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NDM阳性耐药菌菌株种类与地区分布、感染来源、耐药率和转移机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118篇,报道NDM阳性耐药菌1627株,2011—2019年,报道数量逐年递增,2020年开始逐年下降;NDM-1与NDM-5阳性菌数量居多;地区分布以华东地区报道数量最多,其次为华中、华北地区;NDM阳性耐药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NDM阳性耐药菌感染患者年龄特征较为明显,新生儿与儿童、5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占27.25%和49.57%。NDM阳性耐药菌主要来源于痰(38.28%)、尿(28.94%)和血液(23.28%);科室来源主要为ICU(39.93%)、儿科(20.14%);NDM阳性耐药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性超过50.00%,仅对黏菌素、替加环素等耐药性差(低于30.00%);携带blaNDM基因的质粒型主要为IncX3,且blaNDM基因上下游存在的插入序列呈多样性。结论 NDM阳性耐药菌在我国多个地区广泛流行,且表现出多重耐药,给临床抗生素的选择带来较大困难和挑战,亟待提出有效应对措施。
  • 综述
    朱婉露, 张军, 肖鹤
    军事医学. 2024, 48(11): 869-873.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1.012
    摘要 (295) PDF (75)   可视化   收藏
    流感病毒自发现以来已引起多次全球性大流行,造成千万以上的人员死亡,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对全球经济和公共卫生造成严重挑战。高致病性流感病毒毒株(如H5、H7)的研究需使用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大大增加了实验风险和成本。假病毒技术作为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研究技术已用于多种高风险病毒的研究中。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完善,目前流感病毒假病毒技术已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在抗体中和、抗病毒药物筛选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该文综述了流感病毒假病毒技术的研究进展。
  • 综述
    王翔, 黄文华, 姜永强, 赵国芬
    军事医学. 2024, 48(11): 853-857.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1.009
    摘要 (289) PDF (79)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由A族链球菌感染引发的突发社会公共卫生事件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A族链球菌疫苗研发始终是研究人员关注与研究的焦点,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疫苗正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然而仍未有成熟可用的疫苗可供使用。该文从M蛋白重组蛋白疫苗、非M蛋白重组蛋白疫苗以及多糖结合疫苗等方面综述A族链球菌疫苗研究现状。
  • 综述
    邢雅玲, 张争, 褚宗棠, 李晓菊, 张景翔, 王晨辉, 赵瑾
    军事医学. 2025, 49(1): 47-53.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5.01.008
    摘要 (289) PDF (76)   可视化   收藏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快速发展并与临床检验诊断、表型组学、基因组学、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高度融合,不仅能够实现人员身份识别,也在健康维护领域,特别是军队人员的健康维护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近年,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广泛研究,旨在探索生物特征与人类疾病、心理和生理功能等健康因素的内在关联,揭示其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该文重点介绍了生物识别技术在人类健康和军事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以期为生物识别技术的创新研究、应用拓展及整体健康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 论著
    米娜, 王伟峰, 成祥, 张瑛, 岳向培, 赵一帆, 杨军丽, 朱玲玲
    军事医学. 2025, 49(3): 192-197.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5.03.005
    摘要 (289) PDF (3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绞股蓝对急进高原人员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1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绞股蓝食品组(n=12)和对照组(n=9),绞股蓝食品组连续7 d规律食用绞股蓝食品,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两组受试者从平原急进至海拔3600 m处,在平原第1和7天、高原24和48 h分别采用认知评估系统中匹配记忆和顺序记忆测评记忆功能,并记录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评分。结果 急进高原24 h后,绞股蓝食品组的头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知测试结果显示,对照组在高原24和48 h的匹配记忆准确率及顺序记忆准确率均显著低于平原(P<0.05);而绞股蓝食品组在上述指标中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律食用绞股蓝食品可有效缓解急进高原人群的头痛症状,减轻急性低氧暴露导致的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及记忆广度下降程度。
  • 论文
    杨婧仪, 王静怡, 郭靖雯, 肖忠海, 李哲
    摘要 (287) PDF (132)   可视化   收藏
    该文系统梳理了美军2024年度军事作业医学领域研究进展,从极端自然环境健康保障能力、噪声损伤防护、睡眠干预、作业效能智能监测、加强领域内学术交流5个方面,介绍美军全方位、多维度保障军人作业能力的研究成果和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论著
    朱为, 吴昊伟, 付文亮, 张超, 靳鹏, 邢微微, 徐东刚
    军事医学. 2024, 48(10): 760-766.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0.006
    摘要 (285) PDF (8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迷迭香精油吸嗅对睡眠剥夺小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对照+迷迭香精油吸嗅组(Con+REO组)、睡眠剥夺组(SD组)和睡眠剥夺+迷迭香精油吸嗅组(SD+REO组)。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72 h睡眠剥夺小鼠模型,同时给予Con+REO组和SD+REO组小鼠迷迭香精油吸嗅。通过Y迷宫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估小鼠的记忆能力,检测小鼠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水平,免疫印迹法测量海马组织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和Con+REO组相比,SD组小鼠Y迷宫自发交替率和新物体辨别指数显著降低,海马组织SOD活性及GSH含量明显下降,MDA含量显著增加,DA、NE和5-HT水平降低,PSD95和BDNF蛋白表达下调。与SD组比较,SD+REO组小鼠Y迷宫自发交替率和新物体辨别指数显著升高,海马组织SOD活性和GSH含量明显上升,MDA含量降低,NE和DA水平升高,PSD95和BDNF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迷迭香精油吸嗅能够改善睡眠剥夺小鼠的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海马组织氧化应激、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和增强突触可塑性有关。
  • 论著
    周谦, 王保增, 袁子健, 杨洋, 李斯伟, 周瑾, 王常勇
    军事医学. 2024, 48(10): 744-752.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0.004
    摘要 (285) PDF (6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序列视觉呈现(RSVP)脑机接口(BCI)的目标检测任务中,6种目标隐匿条件下5个脑区(前额区、颞区、中央区、顶区和枕区)的事件相关电位( ERP)特征及目标检测精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12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利用NeuroScan SynAmps2脑电采集系统采集6种隐匿条件下受试者的头皮脑电信号,比较5个脑区的ERP波形、P300幅值、潜伏期等ERP特征;结构化判决成分分析算法(HDCA)对脑电信号进行分类并评估不同脑区间分类精度的差异。结果 (1)在6种隐匿条件下,目标图片在5个脑区均诱发出明显的ERP波形;(2)对于P300幅值,颞区最小;(3)对于P300潜伏期,顶区和中央区长于其他脑区(除外小伪装和小遮挡条件);(4)对于分类精度,顶区和中央区高于其他脑区(除外大伪装条件)。结论 顶区和中央区通道的选择可以为提升基于RSVP-BCI的隐匿目标检测性能提供新的视角,并有望为小型化、简易、可穿戴BCI设备的研究设计拓宽思路。
  • 论文
    吴娟, 荆钧尧, 荆斌, 吴斌, 孙娜娜
    军事医学. 2025, 49(1): 15-21.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5.01.003
    摘要 (279) PDF (6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地震伤员在医学救援队内的分类问题设计并开发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该分类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地震医学救援中伤员分类流程、难点和要求,利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对该问题进行形式化描述,基于强化学习方法设计并开发分类模型,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与传统调度策略相比,智能分类模型在伤员死亡率、等待时间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在试验条件下,伤员死亡人数降低接近50%,非手术伤员(T类)和手术伤员(S类)等待时间同时减少。结论 智能分类模型能够自主学习分类策略,在减少伤死率的同时降低伤员等待时间,从而有效提升地震伤员的救治效率。
  • 论著
    虎霄, 高燕琳, 史芸萍, 刘洋, 王超, 周滢, 李伟, 李佳泽, 李刚
    军事医学. 2025, 49(2): 101-109.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5.02.003
    摘要 (266) PDF (7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北京市麻疹、肺结核、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及风疹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23年北京市7种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三间分布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方法分析发病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23年北京市7种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1 406 777例,年均报告粗发病率为649.76/10万,女性粗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于0~4岁和5~19岁,城六区粗发病率高于城郊区,多数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2014—2023年北京市主要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以每年27.27%的平均速度上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麻疹、肺结核、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百日咳和流行性感冒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北京市主要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建议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加强健康教育,扩大百日咳和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监测,合理分配地区卫生资源。
  • 论著
    高鑫龙, 何颖, 吴文惠, 闵天骄, 刘李娜, 蒋蓓尔
    军事医学. 2025, 49(2): 81-89.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5.02.001
    摘要 (264) PDF (8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声波刺激对睡眠障碍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1)将36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声波组,每组12只。通过改良多平台法建立睡眠剥夺小鼠模型,连续剥夺睡眠21 d,每天睡眠剥夺后给与声波组小鼠40 dB/30 min声波刺激治疗;(2)睡眠剥夺期间,记录各组小鼠的一般状态,包括精神状态和体重变化;(3)睡眠剥夺21 d后,依次采用旷场、新物体识别、Y迷宫、Morris水迷宫实验等多种行为学手段观察慢性睡眠剥夺对小鼠自主活动、空间探索能力以及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小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细胞标志物神经元核抗原(NeuN)、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的阳性表达变化;通过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变化;(4)通过转录组测序探究声波刺激改善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结果 睡眠剥夺21 d后,声波刺激显著改善了小鼠的体重下降(P<0.01);声波刺激后小鼠Y迷宫自发交替正确率、新物体识别鉴别指数、Morris水迷宫中小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的次数显著增加(P<0.05),逃避潜伏期显著减少(P<0.05);声波刺激后小鼠海马CA3区NeuN平均光密度显著增加(P<0.05)、GFAP、Iba-1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海马组织中IL-6、TNF-α、iNOS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声波刺激可修复神经损伤、调节海马组织炎症反应,改善睡眠剥夺引起的认知缺陷。
  • 综述
    张成, 于宁康, 赵辰, 王景峰, 谌志强
    军事医学. 2025, 49(2): 138-143.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5.02.009
    摘要 (260) PDF (48)   可视化   收藏
    无细胞生物传感器是基于无细胞蛋白合成(CFPS)的检测工具,主要由识别元件和报告元件组成,具有易于构建、特异性显著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无细胞生物传感器突破了细胞存活和细胞膜屏障限制,显著缩短了响应时间。该文综述了近年无细胞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和疾病诊断等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无细胞生物传感器的可编程性与逻辑分析能力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 论著
    常琛, 尤国兴, 王巍, 李伟丹, 王瑛, 朱凯, 周虹, 赵莲, 陈玉芝
    军事医学. 2024, 48(10): 753-759.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0.005
    摘要 (258) PDF (6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反应体系pH对醛基化聚乙二醇(PEG)修饰牛血红蛋白(bHb)偶联物性质的影响。方法 设置反应体系的pH值分别为6.0、6.5、7.4和8.0,保持投料摩尔比、温度和反应时间相同,分别合成PEG-bHb,表征PEG-bHb的结构及功能参数。结果 高铁血红蛋白百分含量随反应体系pH值的上升而下降;反应体系为弱酸性时,PEG-bHb的修饰度相对较高,当反应体系pH为6.5时,bHb表面连接PEG链的平均个数为(6.86±0.38)个;反应体系为弱酸性时,PEG对bHb N端α-NH2的选择性修饰相对较强,当反应体系pH为6.5时,醛基化PEG对bHb的N端α-NH2的修饰百分比达到95.4%(α链)和99.3%(β链);PEG修饰影响bHb血红素区域微环境,当反应体系pH为6.5时,PEG修饰对bHb结构的影响相对较低;PEG修饰后,PEG-bHb的氧亲和力升高,Hill系数下降,胶体渗透压和黏度升高,粒径增大,与bH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反应体系pH为弱酸性环境时,PEG对bHb N端α-NH2的选择性修饰百分比及修饰度相对较高。
  • 论著
    高伟, 张校伟, 王长彪, 季滨龙, 徐宪辉
    军事医学. 2024, 48(12): 914-917.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2.005
    摘要 (246) PDF (122)   可视化   收藏
    检伤分类一直是战伤救治的关键内容,有助于确定在大规模伤亡情况下伤员的救治顺序,以挽救最多的生命。未来作战模式的改变,对减员的发生和战伤救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现行的检伤分类方法已不能满足未来大规模作战批量伤员的战伤救治。该文重点探讨应对未来大规模作战,应综合战场态势、伤员数量及伤情、医疗力量及物资、后送组织和补给等因素,采取多种检伤分类方法,动态评估,旨在挽救更多生命的同时,实现部分伤员迅速或短期内重返战场,以维持部队战斗力,使伤员整体的受益最大化,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战伤救护水平。
  • 论著
    刘迈, 张音
    军事医学. 2025, 49(2): 133-137.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5.02.008
    摘要 (246) PDF (62)   可视化   收藏
    2023年,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持续推进生物科技项目部署,将生物科技前沿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提升美军战伤救治能力、设施设备性能、士兵效能等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该文对2023年度DARPA生物科技项目进展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论著
    王斌, 逄帅, 吕水利, 常快乐
    军事医学. 2025, 49(2): 110-113.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5.02.004
    摘要 (245) PDF (5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舒肝解郁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伴焦虑抑郁患者心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94例CHF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组和心理干预对照组,每组各47例。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6分钟步行实验测试(6MWT)、血红蛋白(Hb)、白细胞介素-6(IL-6)、白蛋白(ALB)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SDS评分、SAS评分、NT-proBNP、hs-CRP和IL-6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LVEF、6WMT、Hb和ALB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能有效缓解CHF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营养状态,同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 综述
    秦巧臻, 阎新龙, 江小霞
    军事医学. 2024, 48(12): 946-950.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2.010
    摘要 (243) PDF (59)   可视化   收藏
    Mysm1是一种去泛素化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已成为影响多种干细胞功能、免疫反应和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等的重要调节因子。研究发现,小鼠和人类Mysm1的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Mysm1敲除小鼠或Mysm1基因突变患者均表现出多种组织器官发育障碍。因此,深入分析小鼠模型中Mysm1的功能可为人类Mysm1异常综合征的病因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该文对Mysm1在细胞核或细胞浆中的多种去泛素功能,以及对多种干细胞增殖、分化,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和在癌症、衰老及抑郁症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Mysm1提供参考。
  • 综述
    虞富豪, 丁丽, 朱恒
    军事医学. 2024, 48(12): 940-945.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2.009
    摘要 (234) PDF (67)   可视化   收藏
    军事训练和军事作业常导致多种形式的骨骼损伤,包括疲劳性骨折、急性骨折、骨软骨缺损、放射性骨损伤等。骨骼干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人和高等动物骨骼组织内源性干细胞,具备分化为骨、软骨和骨髓基质的能力,是骨发育、骨稳态维持和骨再生修复的重要种子细胞之一。骨骼干细胞具有高度群体异质性和时空分布特异性,不同部位骨骼干细胞的细胞表型和修复能力不尽相同。因此,骨骼干细胞在不同军事损伤中的响应规律及机制有所差别。该文从骨骼干细胞来源、骨修复作用机制及其在军事再生医学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
  • 短篇论著
    刘仲英, 张鹏, 董建光, 邱泽武
    军事医学. 2024, 48(12): 955-957.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4.12.012
    摘要 (234) PDF (6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口服洁厕灵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与效果,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11月全军中毒救治中心收治的15例口服洁厕灵急性中毒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情况、中毒时间、住院天数、服毒量、中毒原因、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CT、胃镜等辅助检查,诊治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19~90岁,MP25,P75)为45.00(24.50,65.00)岁;中毒时间(接触毒物至就诊时间)2~144 h,MP25,P75)为7.00(5.50,15.00)h;住院天数1~60 d,MP25,P75)为11.8(2.5,14.5)d;服毒量为50~500 mL,MP25,P75)为200(100,200)mL。15例患者均因心情不佳故意为之。并发低氧血症3例,代谢性酸中毒7例,合并高乳酸血症4例,消化道出血5例,消化道穿孔1例,凝血功能障碍4例,休克3例。低蛋白血症6例,肝损伤4例,心肌损伤3例。恶心、呕吐12例,腹痛4例,咽痛5例,胸骨后烧灼痛3例,咳嗽2例,声音嘶哑3例,意识不清2例。8例患者胸部CT示双肺渗出性改变,4例胸腔积液。胃镜示:腐蚀性食管炎2例;腐蚀性胃炎2例;食道狭窄1例,幽门狭窄1例。腹部CT示:1例出现气腹;腹盆腔积液;胃窦及十二指肠壁不均匀增厚。15例患者中,12例好转出院,死亡3例。结论 口服洁厕灵会对人体消化道、心肝肺等重要脏器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低氧血症、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应予以重视,治疗上以保护消化道黏膜,控制急性炎症反应,保护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 论文
    李爽, 郑小杰, 张运发, 张灵玉, 杨童, 黎浩, 张小爱, 刘玮
    军事医学. 2025, 49(1): 27-34.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5.01.005
    摘要 (234) PDF (6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脂氧合酶(LOX)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感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CCK-8法测定LOX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活性的影响;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细胞内及上清中病毒RNA的复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观察HUVEC中SFTSV的感染率;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内病毒核蛋白(NP)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5'-单磷酸腺苷(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变化,采用脂质代谢组学分析LOX处理SFTSV感染的人肝癌细胞系(Huh 7)后,细胞内代谢物的表达差异。结果 CCK-8结果显示 LOX浓度低于8 mg/mL时,对HUVEC无明显细胞毒性。随着LOX浓度增加,胞内病毒RNA和NP蛋白的表达量逐渐降低,病毒感染能力逐渐减弱。SFTSV感染后LC3Ⅱ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激活自噬反应;与未处理组比较,经过LOX(2 mg/mL)处理后,SFTSV感染细胞的自噬程度减弱。经过LOX处理后,SFTSV感染细胞的中LC3Ⅱ表达水平和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mTOR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 LOX通过抑制AMPK/mTOR信号通路负调控自噬反应,从而抑制SFTSV复制。
  • 论著
    胡亮, 吕琳, 唐轩, 王思涵, 余祖胤, 李艳华
    军事医学. 2025, 49(3): 171-177.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5.03.002
    摘要 (234) PDF (3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Caco-2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及多阵列器官芯片构建人肠器官芯片模型,模拟人体肠道的微生理结构并探究电离辐射对人肠细胞的放射损伤作用。方法 分别在器官芯片中间腔室上层接种Caco-2细胞、在下层腔室接种HUVEC进行共培养,通过精密摇床为器官芯片上的细胞提供流体剪切力。动态培养7 d后,通过相差显微镜、免疫荧光染色结合共聚焦显微镜三维(3D)成像,观察肠器官芯片中肠上皮细胞和静脉内皮细胞形成的形态结构。随后通过10 Gy X线对肠器官芯片进行照射,照射后第2天通过γ-H2AX、TUNEL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电离辐射对肠上皮细胞DNA损伤和凋亡的影响,照射后3 d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肠绒毛高度的变化,通过EdU掺入实验和Ki67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电离辐射对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动态培养7 d后,通过相差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染色结合共聚焦3D成像可见,芯片中间腔室上层肠上皮细胞形成了肠绒毛的3D结构,下层腔室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成了血管内皮屏障样结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照射后第2天,照射组γ-H2AX、TUNEL染色呈现的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未照射组(P<0.01);照射后第3天,照射组EdU+细胞、Ki67+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未照射组(P<0.05)。结论 基于Caco-2细胞和HUVEC构建的肠器官芯片可产生人肠绒毛的仿生结构,电离辐射使得肠绒毛缩短,导致肠上皮细胞DNA损伤、凋亡增加,抑制肠上皮细胞的增殖。
  • 论著
    张超, 陈凯, 刘盼盼, 杨新军
    军事医学. 2025, 49(2): 119-124.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5.02.006
    摘要 (233) PDF (58)   可视化   收藏
    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给野战卫勤保障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和挑战。野战医疗队重伤救治组主要负责危重伤员的早期治疗,任务负担重、难度高,工作开展更易受到高原环境的不利影响。该文根据高原演训实际经验,立足现有条件,从人员选拔、专业培训、物资筹备、场地搭建、救治方案和应战准备等6个方面论述了重伤救治组在高原地区的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旨在为我军高原卫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 论著
    王飞, 李裕昌, 张森, 陈月红, 姜涛, 毛淑红, 康晓平
    军事医学. 2025, 49(3): 161-170. https://doi.org/10.7644/j.issn.1674-9960.2025.03.001
    摘要 (228) PDF (5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发具有广谱性、特异性和高灵敏性的纳米抗体,用于检测多种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并建立纳米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方法 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纳米抗体数据库中检索到12株抗甲型流感病毒的纳米抗体基因序列,利用基因合成、重组表达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纳米抗体进行蛋白表达。通过ELISA筛选和Gator亲和力分析确定这些纳米抗体的结合活性、特异性、灵敏性和亲和力。将筛选出的纳米抗体与1株传统鼠源的单克隆抗体配对,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 重组表达纯化出12株纳米抗体,筛选获得了2株可结合H1、H3、H5、H7、H9多亚型流感病毒的纳米抗体,编号为VHH54和KV108,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抗原无交叉反应。其中,KV108纳米抗体的结合亲和力最高,与H3N2亚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P)亲和解离常数为5.94×10-9mol/L,对NP抗原的最低检出浓度达0.00064 μg/mL。基于KV108纳米抗体和鼠源单克隆抗体INA108组合的双抗体夹心ELISA,可灵敏检测H1N1、H3N2、H5N1、H7N9和H9N2等5种常见的甲型流感病毒亚型,最低检出限达110~403 PFU/mL。检测灵敏性显著高于商品化试剂。结论 鉴定出1株可广谱结合多种亚型流感病毒的纳米抗体KV108,并建立了可检测多种亚型流感病毒的纳米抗体ELISA方法,为开发基于纳米抗体的流感检测诊断技术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