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1956年创刊
主管:军事科学院
主办: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主编:张学敏
编辑部主任:刘术
原刊名: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编辑出版:《军事医学》编辑部
ISSN 1674-9960
CN 11-5950/R
邮发代号:82-757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5-15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王琼, 洪剑, 郭瑾, 段君昭, 丁可昕, 台福敏, 郑晓飞, 葛常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消皮素E(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参与辐射诱导的肠损伤分子机制及消皮素(GSDM)蛋白家族是否通过通用的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焦亡。方法 利用人正常结肠上皮NCM460细胞和人结肠癌HT-29细胞辐射不同剂量及辐射后不同时间,通过观察焦亡小泡、细胞存活、焦亡执行蛋白的切割进行焦亡指标的检测,对HT-29细胞过表达GSDME并辐射后通过RNA测序技术,对焦亡相关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筛选相关通路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辐射诱导NCM460细胞发生显著的细胞焦亡,HT-29细胞过表达GSDME后辐射诱导GSDME激活发生显著的细胞焦亡。成功模拟人肠细胞焦亡状态,过表达GSDME-N和GSDMD-N具有超过50%的焦亡状态下的差异基因;测序分析显示,焦亡状态下的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和Rap1信号通路等。结论 GSDME激活介导了辐射诱导肠细胞焦亡的发生,GSDM蛋白家族通过通用的调控模式参与细胞焦亡,辐射通过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和Rap1信号通路诱导GSDME/D激活调控细胞焦亡。
  • 论著
    曹虎, 王唱垚, 邵靖媛, 刘杰, 王溢豪, 何智超, 胡舜英, 王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相同剂量分割照射与单次照射对小鼠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影响。方法 野生型C57BL/6J小鼠2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分割照射组和单次照射组。采用18 Gy X射线,对小鼠心脏分别进行分割(3 Gy/次,6次)和单次照射,建立放射性心脏损伤模型。照射后7和28 d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心肌酶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LDH1,以及外周血清离子(K+、Ca2+、Fe2+和Cl-)的浓度;照射后28 d检测小鼠心脏功能,记录并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质量(LV mass)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膜通道孔(mPTP)开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油红染色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实时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基因与蛋白B细胞淋巴瘤-2相关蛋白X(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epase-3)的表达。结果 18 Gy X射线照射后7 d,单次照射组小鼠CK、CK-MB、LDH和LDH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或有升高趋势,而分割照射组仅有CK和LDH1出现升高趋势。照射后28 d,2种照射方式均可导致心肌酶谱4种酶的表达水平升高。照射后7和28 d,2种照射方式均可导致血清离子K+、Fe2+、Ca2+和Cl-的浓度明显降低。2种照射方式都会导致EF和FS降低,LV mass、LVEDV和LVESV升高,2组之间EF和FS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割照射和单次照射均会导致mPTP和膜电位的降低,其中单次照射组的改变更加显著,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电镜观察发现,X射线照射后心肌细胞线粒体嵴减少,空泡化形成以及心肌纤维束增粗。Masson染色可见,X射线照射后小鼠心肌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单次照射组更明显。主动脉大体油红染色发现,2种照射方式均会对小鼠主动脉造成损伤,单次照射组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比更大,与分割照射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RT-qPCR和Wester印迹结果显示,X射线照射可导致心肌组织凋亡相关BAX和casepase-3的表达水平增加,在核酸水平单次照射组升高更显著,与分割照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同剂量分割照射和单次照射都会造成小鼠心脏损伤,2种方式均可用于建立放射性心脏损伤模型;单次照射对小鼠心脏造成的损伤更加显著,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造模方式。
  • 论著
    吕亚迪, 付业胜, 张令强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心内膜条件性敲除去泛素化酶Otulin基因小鼠模型,初步分析该模型小鼠的表型。方法 Cre-loxP重组技术构建心内膜条件性Otulin基因敲除小鼠模型;PCR技术明确Otulin基因敲除小鼠的基因型;统计分析敲除小鼠出生情况并观察其生长发育状态:超声监测小鼠心脏功能,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液中细胞组分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小鼠各器官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心内膜特异性Otulin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成功构建;该条件性敲除小鼠可正常交配繁殖,子代基因型比例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同窝对照小鼠相比,该条件性敲除小鼠体型较小,体重减轻,脾明显肿大,血液中的炎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并且心脏组织三尖瓣缺损,心功能衰减。结论 成功构建心内膜特异性Otulin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该模型小鼠心脏功能受损且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 论著
    徐胜, 崔立昆, 王舒, 陈杰, 包晓辰, 王越, 赵云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干细胞外泌体在肺型氧中毒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小鼠分为常压空气对照组、高压氧暴露组和高压氧外泌体干预组。在暴露前1 d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和外泌体处理,0.23 MPa纯氧暴露8 h,分析肺部湿干比、炎症、渗出情况,病理切片分析肺损伤,并检测肺部细胞死亡、抗氧化相关分子表达。结果 干细胞外泌体预处理可明显减轻高压氧暴露引起的肺部损伤,降低湿干比,减少炎症因子分泌和肺部细胞凋亡。结论 干细胞外泌体预防性给药可通过减少细胞死亡和炎症,减轻高压氧引起的肺型氧中毒。
  • 论著
    马军朋, 温居一, 杜鹏, 赵向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抗血管生成小分子药物安罗替尼联合抗PD-1抗体对小鼠结肠癌的抑制效应,并探索其可能的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机制。方法 构建肠癌细胞CT26荷瘤BALB/c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安罗替尼组、抗PD-1抗体组和安罗替尼/抗PD-1抗体联合组,每组6只。期间每2 d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体积,在实验结束(d14)后对各组移植瘤称重,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中免疫浸润细胞如CD4+T细胞、CD8+T细胞、单核细胞型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粒细胞型髓源性抑制细胞(G-MDSC)以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TAM)数量变化。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和IL-10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安罗替尼组及抗PD-1抗体组相比,联合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及重量下降(P<0.05),细胞因子VEGF、IL-10水平下降(P<0.05),IL-17水平下降(P<0.01),IFN-γ水平升高(P<0.05)。在免疫浸润细胞数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M-MDSC数量均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中M2型TAM数量较对照组和抗PD1抗体组下降(P<0.05)。与对照组、安罗替尼组及抗PD-1抗体组相比,联合组小鼠CD8+T细胞数量增加(P<0.05);CD4+T细胞数量较其他组略有下降,但仅与安罗替尼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抗PD-1抗体可调节细胞因子 VEGF、IFN-γ、IL-10和 IL-17水平,影响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浸润细胞数量,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
  • 论著
    周斌, 段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在肥胖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中,高血糖、高血脂促进胎盘滋养层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留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1月收治的健康(NC)产妇、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肥胖(OB)产妇和肥胖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B+GDM)产妇各20例的胎盘,分别予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胎盘病理变化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3)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胎盘HE染色发现,高血糖、高血脂可导致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相对减少且大小不一;TUNEL法发现,高血糖和高血脂导致滋养层细胞凋亡增加,以合体滋养细胞凋亡为主,OB+GDM组凋亡最为严重;免疫组化检测发现,高血糖、高血脂可以诱导胎盘凋亡相关蛋白MST1、JNK的表达增加;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MST1-JNK-BAX-CASP3凋亡调控通路可能参与胎盘滋养层细胞凋亡过程。结论 肥胖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胎盘滋养层细胞可能在高血糖、高脂血症形成的内环境下,过度产生活性氧,通过MST1-JNK-BAX-CASP3凋亡调控通路介导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凋亡,从而影响胎盘功能。
  • 论著
    李大广, 田德桥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防范生物武器是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设立有“防范生物恐怖与生物武器威胁”专章。了解生物武器历史,对于有效防范生物武器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图书及期刊文献,回顾并分析了生物武器历史,以供生物安全相关领域人员参考。
  • 综述
  • 综述
    肖兰, 王闯, 刘佳, 刘璐瑶, 郭磊, 唐丽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相思子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植物毒素蛋白,受到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和《禁止生物及毒素武器公约》共同关注,亟须有效的检测和解毒对抗措施,以应对其对于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的潜在威胁。该文在文献聚类研判的基础上,结合对相思子毒素的多种亚型结构的认识,对其分析检测技术、毒性机制、解毒对抗措施进行了全面综述,最后阐述了该领域的难点及发展趋势。目前主要的相思子毒素分析检测技术包括亲和分析、理化分析以及活性检测技术三大类,亟须发展灵敏特异准确的结构与活性测定技术方法,以准确厘清毒素威胁。目前尚无有效解毒剂,治疗仅为对症治疗。研发中和抗体仍然是对抗其中毒最有潜力的手段。
  • 综述
    张娜, 亓丰学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认知功能增强是增强大脑某一个或多个核心能力的过程。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具有调节特定脑区皮质兴奋性、突触可塑性以及脑网络功能连通性等特征,可用于改善人类感知觉、工作记忆、注意、运动学习和决策等认知功能。该文综述了tDCS作用于大脑皮质调节神经元活动的神经生理机制及单次tDCS在健康人群感知觉、工作记忆、注意、运动学习、决策和语言等认知表现方面的研究进展,为tDCS干预脑皮质增强认知功能提供参考。
  • 综述
    张洁元, 段朝霞, 李兵仓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主动拒止系统(ADS)是一种毫米波电磁定向能非杀伤技术,也是唯一反人员的微波装置。微波辐射可造成人体神经、循环、免疫、生殖等多系统损伤。该文综述了ADS的研制概况、基本结构和装备情况,阐述了ADS医学损伤特点与机制,从人体效应、影响因素、趋肤深度等角度总结了ADS的医学损伤效能,并简述了ADS的防护措施和医学处理。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王健, 宋文静, 李享大, 胡雪倩, 张晓虹, 史孟婧, 李青凤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明确某部官兵血清中人兽共患病抗体水平,评估该部营区内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流行水平。方法 于2020年12月收集某部营区262名官兵年度体检静脉血,针对汉坦病毒、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布鲁菌进行血清抗体ELISA检测。分析该部官兵中年龄、鼠类接触史、牲畜接触史对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 262名官兵中,11人汉坦病毒抗体阳性,11人鼠疫杆菌抗体阳性,44人炭疽杆菌抗体阳性,布鲁菌抗体均为阴性。汉坦病毒抗体阳性、阴性官兵的年龄差异不显著,鼠疫杆菌、炭疽杆菌抗体阳性官兵的年龄大于阴性官兵。有鼠类接触史的官兵暴露于鼠疫杆菌、汉坦病毒的风险更大,而炭疽杆菌抗体阳性官兵中,有无牲畜接触史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部营区存在较大人兽共患病病原体传播风险,需针对性加强卫生防病工作。
  • 短篇报道
  • 短篇报道
    郭靖, 武兰兰, 李凤芝, 林乐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