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1956年创刊
主管:军事科学院
主办: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主编:张学敏
编辑部主任:刘术
原刊名: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编辑出版:《军事医学》编辑部
ISSN 1674-9960
CN 11-5950/R
邮发代号:82-757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25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徐立涛, 郭栋梁, 慈维昊, 向慎思, 杨晓明, 任广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达泮舒腈(OLT1177)在放射性肠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60Co腹部局部照射C57BL/6J小鼠,诱导放射性肠损伤模型。在照射前2 h和照射后6 h分别腹腔注射100 mg/kg OLT1177,随后每日给药1次。照射后12 h,取肠组织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肠组织凋亡情况;照射后4 d,首先取小鼠血清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其次苏木素-伊红染色(HE)检测肠绒毛结构损伤;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肠组织隐窝增殖变化;最后提取肠组织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情况。结果 照射后,小鼠肠绒毛变短,隐窝增殖细胞减少,凋亡细胞增多,整体炎症水平显著上升;给药OLT1177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减少细胞凋亡和焦亡发生,降低炎症水平,进而改善放射性肠损伤。结论 OLT1177可显著改善放射性肠损伤。
  • 论著
    董华丰, 刘冰, 陈小冰, 刘薇薇, 谢方, 赵云, 孙兆炜, 王雪, 钱令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光生物调节(PBM)是否通过影响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及腺苷受体含量,进而改善慢性应激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方法 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和治疗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方法对小鼠进行造模,于造模第6周时对治疗组小鼠给予PBM干预,干预持续1周后进行行为学检测,观察小鼠行为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B)检测3组小鼠海马及前额叶中A1、A2B、A3型3种腺苷受体的表达变化。1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小鼠进行1周PBM干预,干预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检测;WB检测对照组和干预组小鼠海马与前额叶内的A1、A2B、A3型3种腺苷受体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对照组和干预组小鼠海马c-Fos的表达情况;碧云天ATP检测试剂盒检测对照组和干预组小鼠海马与前额叶组织内ATP含量变化。进一步进行细胞实验验证PBM对细胞内ATP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小鼠的移动距离未发生显著变化,但穿台次数显著减少;治疗组穿台次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应激组相比穿台次数显著增加。应激组小鼠的海马和前额叶中的腺苷受体水平显著降低,治疗组小鼠海马和前额叶中腺苷受体水平升高。干预组小鼠穿台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海马和前额叶中腺苷受体水平、ATP含量升高,海马c-Fos表达增加。结论 PBM可能通过调节ATP水平及腺苷受体含量,进而调控海马脑区神经元响应程度,最终改善慢性应激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
  • 论著
    李艺, 李鹏运, 孙士洋, 赵志远, 郑志兵, 李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并合成高活性的兼具5-羟色胺1A型受体(5-HT1A)亲和、5-羟色胺转运体(SERT)双位点协同抑制作用的双靶点抗抑郁化合物。方法 基于双靶点协同机制,采用骨架跃迁策略设计并合成苯并二氧戊环类化合物,并通过与放射性配体的竞争结合实验测定其对两个靶点的亲和活性,利用分子对接解析其结合模式。结果 共合成11个结构全新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均经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NMR)波谱得到确证,其中化合物18b对5-HT1A受体和SERT均表现出纳摩尔级亲和力(Ki分别为2.72、8.85 nmol/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其对SERT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同时占据正构位点S1(Asp98盐桥)和变构位点S2(Arg104 π-阳离子作用)实现;而对5-HT1A的高亲和作用依赖Asp1163.32盐桥锚定及Phe3626.52的π-π堆积。结论 设计、合成的苯并二氧戊环骨架类化合物实现了对SERT的S1/S2双位点的同时占据,并与5-HT1A受体的亲和功能协同,其中化合物18b活性较优,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
  • 论著
    康景美, 黄文华, 任宇豪, 姜永强, 赵国芬, 律清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单个B细胞技术制备结核分枝杆菌(MTB)分泌蛋白MPT64兔单克隆抗体,筛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抗体对,建立一种基于红色微球的MPT64蛋白免疫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构建带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MPT64蛋白,将其纯化鉴定后免疫新西兰兔;分离兔外周血单核细胞,通过单个B细胞流式分选技术分选表达抗原特异性抗体的B细胞;B细胞中的m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巢氏PCR方法扩增得到配对的抗体轻重链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利用Expi293F细胞进行抗体的重组表达,通过荧光免疫层析法筛选配对抗体,利用筛选得到的抗体进一步建立红色微球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结果 成功制备得到10株MPT64蛋白高亲和力抗体,筛选获得两对抗体用于 MPT64蛋白免疫快速检测,灵敏度最高可达0.0125 ng/mL。结论 基于单个B细胞技术筛选获得高亲和力MPT64蛋白特异性兔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一种红色微球的免疫快速检测方法,实现对结核分枝杆菌MPT64蛋白的快速高灵敏检测。
  • 论著
    兰紫舒, 周树青, 陈天姣, 谭蓉, 金敏, 杨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针对食品中肉毒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结合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和CRISPR-Cas12a系统,针对肉毒杆菌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RPA引物和crRNA,并引入单链荧光探针,建立基于RPA-CRISPR/Cas12a快速检测肉毒杆菌的可视化方法,评估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并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与结论 该方法可在1 h内完成检测,检测限可达1.91 拷贝/µL,且与其他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所建立的RPA-CRISPR/Cas12a肉毒杆菌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性、操作简单等优点,有望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可行方案。
  • 论著
    骆芙瑶, 金子佳, 高春雪, 徐锐, 张有志, 李长伟, 朱帅鸣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联用测定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方法,动态检测急性利血平拮抗模型小鼠出现抑郁相关症状过程中的NE和5-HT含量变化。方法 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UPLC-MS联用测定血清中NE和5-HT含量的方法。将48只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和利血平(2.5 mg/kg),在腹腔注射后不同时间节点观察小鼠体温降低及眼睑下垂程度,然后立即进行眼眶采血,用于NE和5-HT含量测定。结果 NE和5-HT标准品在15.63~2000.00 ng/m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定量下限为15.63 ng/mg。腹腔注射利血平后,模型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降低、眼睑下垂等抑郁相关症状,其中,给药后1和2 h,模型组小鼠体温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眼睑下垂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模型组小鼠血清中NE和5-HT含量亦出现明显耗竭,给药后0.5、1和2 h,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 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动态观察急性利血平注射诱导小鼠出现抑郁相关症状过程中的NE和5-HT含量变化,可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及抗抑郁新药研发提供有益参考。
  • 论著
    李兆云, 庞月, 陈翠京, 毛京宁, 杜芮, 汉婉晴, 田红丽, 皋月娟, 白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超声特征与免疫组化特征相结合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预测模型。方法 对2021年7月至2024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3例行术前NAC乳腺癌患者进行筛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77例患者。收集超声及免疫组化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情况将患者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pCR)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非pCR组)。单因素分析中P<0.01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评价。采用独立预测因素构建超声-免疫组化联合模型并进行Bootstrap验证。结果 病灶的最大径缩小率、后方回声衰减、PR和Her-2为pCR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构建的联合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论 超声与免疫组化特征相结合的联合模型能有效评价乳腺癌患者NAC后的pCR结果。
  • 论著
    胡可昕, 李旭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2022年以来,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军队根据战场实际在卫勤保障领域采取诸多新举措,包括调整医疗后送模式、增加医疗机构和人员数量、优化卫生物资保障机制、完善康复疗养设施、加强军事医学教育训练、开发新式卫生装备与战救技术等。该文分析了俄军新举措的特点及成效,以供参考。
  • 综述
  • 综述
    杨湉湉, 王原, 李敏, 赵光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融合蛋白分子设计精细化的背景下,连接子的选择越来越受到关注。不正确的连接子选择会导致融合蛋白的错误折叠、蛋白质生产的低产量和生物活性受损等问题,根据融合蛋白分子设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连接子已成为关注焦点。该文就连接子的一般性质、分类和功能结构现状进行综述,总结不同情况下连接子的选择,旨在为后续连接子选择提供依据。
  • 综述
    丛岩, 郑冉, 李铭, 秀芝, 万全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心力衰竭(HF)是全球患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尽管现有药物、器械治疗和手术手段广泛应用,但临床结局仍不理想,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基因治疗通过靶向调控致病基因,为治疗HF提供了新的策略。该文系统综述HF基因治疗的递送系统优化、关键靶点及临床转化挑战,旨在为治疗策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葛华, 郭华, 赵安东, 刁泽坤, 范晓丽, 吴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军事无人机操作具有远程操控、轮班作业、长时间飞行等作业特点,操作人员容易产生疲劳、失眠、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降低等问题。对军事无人机操控员的睡眠质量和疲劳状况进行调查,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无人机操控员107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疲劳量表(FS-14)对睡眠质量和疲劳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无人机操控员睡眠障碍检出率为28%;PSQI总分为(6.21±2.67)分,显著高于国内普通成人群和歼击机飞行员(P<0.01),但与运输机飞行员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原地区无人机操控员PSQI总分显著高于平原地区(P<0.05)。无人机操控员在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疲劳总分3个维度均低于歼击机飞行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SQI总分与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FS-14疲劳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军事无人机操控员睡眠状况需重点关注,不同飞行作业类别对睡眠和疲劳的影响程度不同,有必要开展战训现地客观检测及相关保障措施研究。
  • 短篇报道
  • 短篇报道
    赵婧菲, 杨露勇, 王妮娜, 陈涛, 万群, 王小成, 林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