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 全选
    |
    军事医学
  • 军事医学
    王静怡, 杨婧仪, 付波, 武帅, 王锋, 董庆洋, 刘伟丽, 崔博, 韩铁, 李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系统梳理了美军2022年度军事作业医学领域研究进展,从建设科研设施平台、研究损伤发生机制、开发损伤预警装备、实施膳食调查等方面入手,持续加强特殊自然环境和特殊作业环境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实现部队健康水平和作业效能的有效提升。
  • 军事医学
    王晓明, 张冠宇, 杨丹凤, 蒲玲玲, 徐智斌, 王新兴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详细介绍了美陆军士兵纳米技术研究所现状,及其在士兵保护、战场护理和传感技术,战场态势感知增强技术,提升单兵作战能力的纳米光电技术3个研究方向部署的相关研究项目进展情况,提出原创性基础研究、明确的军事需求、深度的军地联合是促进军事变革、引领发展方向、推动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
  • 军事医学
    杨淀, 曲鹏涛, 吴航, 苏琛, 徐新喜, 赵秀国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设计野战医疗方舱转运自动导引车(AGV)目标检测及测距方法,以提高方舱转运AGV的定位方舱性能。方法 构建方舱转运AGV目标检测及测距方法,进行硬件选型、模型选择、软件设计,以及方舱转运AGV的目标检测与测距试验。结果 Shelter Yolo v5l识别方舱平均准确率为96.46%,能有效应用于方舱目标检测;方舱转运AGV在距离方舱<7 m时,测距精度<0.1 m,能有效定位方舱。结论 方舱转运AGV目标检测及测距方法可提高方舱转运AGV定位方舱的精度,弥补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接收机在近距离受遮挡时定位性能下降的局限性,对提升野战方舱医院快速部署能力及伤病员快速紧急救治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军事医学
    徐婧含, 侯利华, 朱联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防御特需药物是反生物战、反生物恐怖以及应对突发生物事件的重要手段,加强国家生物防御特需药物研发能力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利益拓展和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保障国家和军队生物安全的基础和关键。当前,国际生物防御科技进展迅猛,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日益重视生物防御特需药物的研究、开发与储备。该文以美国为例,分析其生物防御特需药物研发现状及主要特点,并提出加强我国相关研究的对策建议。
  • 论著
  • 论著
    岳亮, 贠志敏, 李素波, 余群芳, 任延玲, 马瑞麟, 崔宏图, 钟鹏飞, 张雪, 宫锋, 檀英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非培养皮肤细胞结合喷雾移植技术用于小型猪全层皮肤损伤的修复治疗效果。方法 巴马小型猪背部两侧创建6个直径3 cm的全层皮肤切除创面,分生理盐水组、脱细胞猪真皮基质粉组(ADM组)、多点注射细胞治疗组(细胞注射组)和喷洒细胞治疗组(细胞喷洒组)进行治疗。术后连续监测实验动物的生理状况及创面愈合情况,切取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10(CK10)、CK14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创面皮肤损伤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14 d开始,细胞喷洒组的愈合速度更快;21 d时,细胞喷洒组创面的新生皮肤和毛发等皮肤附属器产生。HE染色结果证明,细胞治疗促进皮肤再生,且细胞喷洒组修复效率更高、新生皮肤更薄、更均一。免疫组化结果证明,术后7 d开始,细胞喷洒组中CK10阳性新生皮肤组织更长,修复速度更快;修复后期,细胞喷洒组CK10/CK14阳性新生皮肤更平整光滑,实现了美学修复。另外,细胞喷洒组VWF阳性细胞出现的时间更早,数量更多,排列更规律整齐,证明其新生皮肤富含更多的血管和毛囊,实现了功能修复。结论 非培养皮肤细胞结合喷雾移植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小型猪全层皮肤损伤的愈合效率,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创面的功能及美学修复,为后续临床转化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该技术为平、战时创面的早期救治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有望成为未来烧伤治疗的新模式。
  • 论著
    卢育新, 马琼, 崔玉芳, 程晓晨, 肖凤君, 张庆林, 杜丽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质粒(pHGF)对大鼠放创复合伤进行基因治疗,探究其促愈作用。方法 12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单伤组、伤照组、伤照+阳性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金因肽)治疗组(JYT组)和伤照+pHGF治疗组(HGF组),每组30只。大鼠经致伤和照射后建立放创复合伤模型,建模后即刻HGF组在创面一次性给予pHGF质粒,JYT组给予金因肽治疗,伤照组给予等体积的PBS。伤照后3、7、14、21、28和35 d描记伤口面积、检测外周血象和伤口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并进行病理检测和伤口肉芽组织毛细血管计数,研究pHGF对大鼠放创复合伤的促愈作用。结果 伤照后3、28及35 d,大鼠体重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伤照后11 d内,HGF组伤口相对面积小于或显著小于伤照组(P<0.05)。伤照后7、14 d,HGF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JYT组(P<0.05)。毛细血管密度结果显示,伤照后3、7 d,HGF组肉芽组织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大于伤照组和JYT组(P<0.05);伤照后14 d,HGF组毛细血管密度小于伤照组(P<0.05)。病理检测结果显示,HGF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出现较早,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 肉芽组织和新生毛细血管均较伤照组丰富,且愈合后期创面角质层生成和再上皮化过程明显较伤照组快。结论 pHGF能有效促进伤口区胶原和毛细血管形成、伤口区肉芽组织生成,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可明显促进大鼠放创复合伤的早期愈合。
  • 论著
    尹贻雪, 焦路光, 王嘉睿, 任子淇, 赵乙珑, 郑红, 杨在富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HD-OCT)为主要手段,观察1.319 μm近红外激光致兔角膜损伤后早期修复过程。方法 波长1.319 μm近红外激光损伤10只新西兰白兔右眼角膜,照射剂量140 J/cm2,于损伤前、损伤即刻、1、3、6、12、18、24、30、36、42、48、54、60、66、72 h和7 d共17个时间点,用HD-OCT活体观察角膜损伤横断面特征、测量损伤中心角膜全层和角膜上皮厚度,并于损伤前和损伤后6 h,1、3和7 d,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和组织病理观察角膜损伤情况。结果 HD-OCT结果表明,1.319 μm激光损伤累及角膜全层,损伤区角膜反射光带增强,随时间发展角膜快速肿胀增厚,于18 h达到最厚,其后水肿逐渐减轻消退;新生上皮自损伤边缘迁移于24 h内完全覆盖损伤区,30 h达到最厚,7 d时厚度基本恢复正常。裂隙灯观察角膜混浊也呈先加重后减轻。组织病理表明,损伤后6 h受损上皮和内皮细胞快速脱落,新生上皮和内皮细胞自损伤边缘向损伤中心迁移,24 h新生上皮完全覆盖损伤区,3 d新生内皮完全覆盖损伤区,7 d上皮层和内皮层基本恢复正常;受损基质细胞染色质脱失,其后炎性细胞从周边浸润损伤区,至7 d水肿虽已基本消退,但仍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1.319 μm激光致角膜全层性损伤,历经炎性反应期和损伤修复期,角膜水肿发生迅速,消退缓慢,其时相特性与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的破坏与重建相一致。
  • 论著
    黄粤琪, 王婉梅, 陈婷, 庄波, 苑天宇, 陈紫垣, 李静菲, 张圆圆, 谢菲, 金义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肺吸入西地那非脂质体(LS)对烟雾弹产生的氯化锌(ZnCl2)烟雾致吸入性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LS。分别将生理盐水、LS、布地奈德经气管直接喷入小鼠肺中, 制备模型组、LS组、布地奈德组, 然后吸入ZnCl2烟雾3min, 48h后通过行为学实验、组织切片、肺组织湿干重比、γ干扰素、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丙二醛等指标, 探索LS和布地奈德预防吸入性急性肺损伤的效果和机制。结果 LS预防烟雾吸入性急性肺损伤的效果优于布地奈德。肺吸入LS可明显降低ZnCl2烟雾吸入小鼠的肺部损伤, 保护其运动能力, 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丙二醛、核因子-κB的表达, 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γ干扰素的表达。结论 肺吸入LS能有效预防ZnCl2烟雾吸入导致的吸入性急性肺损伤, 其机制主要与降低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论著
    孙燕歌, 黄竞, 石怡昕, 郭艳, 潘超, 王恒樑, 朱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分步偶联策略,借助经典的马来酰亚胺-巯基交联反应与异肽键分子黏合方法(SpyTag/SpyCatcher系统),建立抗原与CpG佐剂的定点共价结合技术。方法 设计合成马来酰亚胺修饰的CpG-1018和N端加有半胱氨酸的SpyTag短肽,将二者于20℃振荡孵育以获得中间产物SpyTag-CpG。将SpyCatcher与蛋白抗原Omp19融合表达,通过亲和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获得SpyCatcher-Omp19重组蛋白。通过本实验室构建的志贺菌多糖抗原SpyCatcher-OPS糖蛋白表达系统,获得SpyCatcher-OPS糖蛋白。将SpyTag-CpG分别与SpyCatcher-Omp19重组蛋白和SpyCatcher-OPS糖蛋白连接,获得CpG佐剂与抗原共价偶联终产物CpG-Omp19和CpG-OPS,经SDS-PAGE分离后,通过荧光分析验证终产物结构。结果 马来酰亚胺和FAM同时标记的CpG-1018和SpyTag连接后,SDS-PAGE检测结果可见对应于SpyTag-CpG交联产物的高相对分子质量条带。马来酰亚胺修饰的CpG-1018与SpyTag连接后,质谱分析结果显示,SpyTag-CpG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理论相对分子质量相符合。将中间产物SpyTag-CpG与蛋白抗原SpyCatcher-Omp19、多糖抗原SpyCatcher-OPS孵育连接后,考马斯亮蓝染色和FAM荧光检测均可见对应于终产物CpG-Omp19和CpG-OPS的高相对分子质量条带。结论 成功建立基于分步偶联策略的抗原与CpG佐剂定点共价结合技术,获得了CpG佐剂与两种不同类型抗原的偶联终产物CpG-Omp19和CpG-OPS,为未来开发质量可控的自佐剂疫苗奠定了基础。
  • 论著
    王天一, 白淼, 戚红卷, 孟洋, 张灿, 张传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我国西藏、青海、广西、云南、黑龙江、北京、内蒙古共7个省、市、自治区的自备井水中4种阴离子F-、Cl-、NO3--N和SO42-的污染状况。按照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价健康风险。方法 对我国7个省、市、自治区的自备井237份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和保存》(GB/T 5750.2—2006)进行采样,检测F-、Cl-、NO3--N和SO42- 4项水质指标并进行评价。使用US EPA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F-和NO3--N进行非致癌风险评估。结果 7个省、市、自治区的自备井水阴离子总不合格率为 19.78%。各地区水质污染情况差异大。黑龙江和北京自备井F-和NO3--N超标;西藏和青海SO42-和Cl-超标;云南和广西NO3--N超标;内蒙古则4种阴离子均超标。7个省、市、自治区的自备井水F-和NO3--N的非致癌健康风险(HI)平均值较小,未超出最高可接受风险(HI<1),F-和NO3--N均无显著的非致癌风险。结论 与南方省份相比,北方自备井水阴离子污染严重,尤其以内蒙古的阴离子污染较为突出,应根据不同阴离子污染水平加强水质监测与净化,保障饮水安全。
  • 论著
    李兴鹏, 李滨, 郝昆, 刘梦珂, 张妍, 郝琪, 孙小丽, 王仁贵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成像对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KTS)合并下肢淋巴水肿分期的研究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34例确诊为KTS合并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和MR影像资料,参考2020年国际淋巴学协会及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下肢淋巴水肿临床分期标准,将34例患者下肢淋巴水肿分为稳定期和进展期两组,记录两组的MR指标:淋巴水肿纵向累及范围、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增厚部位、皮下软组织水肿征象(平行线征、网格征、蜂窝征、条带征、淋巴湖征、新月征及星云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两组间MR指标中平行线征、网格征、条带征、淋巴湖征、新月征及星云征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蜂窝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增厚的发生率、下肢淋巴水肿累及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蜂窝征用于诊断进展期下肢淋巴水肿的敏感性为55.00%,特异性92.86%,阳性预测值91.67%,阴性预测值59.09%,准确性70.59%。结论 KTS合并下肢淋巴水肿不同分期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蜂窝征是诊断进展期KTS合并下肢淋巴水肿的重要影像学指标。
  • 综述
  • 综述
    郭家正, 王荣, 陆健昇, 杨志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进步,双特异性抗体研究和应用有了极大发展。双特异性抗体具有2个抗原结合区,可同时靶向2个不同抗原表位,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和炎症反应。但双特异性抗体构建方式并不固定,且每种结构各具特色。该文简要介绍了几种常见双特异性抗体构建方式、构建原理及其应用进展。
  • 综述
    冯雨欣, 付文亮, 聂海亮, 徐东刚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具有诊治难、预后差等特点,因此早期快速诊断能提高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医疗负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传统诊断方法需依赖大型仪器,漏诊率较高,且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耗时较长。量子点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新型荧光标记材料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血清学诊断方面具有极大应用潜力,其适于多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特点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且量子点与微流控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了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该文梳理了量子点技术的特点及其近年来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综述
    王亚飞, 李红霞, 冯媛, 张岩, 吴振彪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DM)由于合并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RPILD),死亡率很高。目前已确定了多种预后相关因素,如初始用力肺活量(FVC)%分级、抗MDA5抗体滴度、血清铁蛋白、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水平以及CD4+CXCR4+T细胞百分比,可评估间质性肺病(ILD)严重程度和对治疗的反应,以及潜在的生存预测价值。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对以往的经验性总结,“三联疗法”(高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和静脉注射环磷酰胺)和基于Janus激酶(JAK)抑制剂的治疗,是抗MDA5抗体阳性DM-ILD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并得到了最近发表文献数据的支持。然而,对于抗MDA5抗体阳性DM-ILD患者,特别是晚期患者,仍迫切需要更好的治疗方案。该文就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预后、预后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