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 全选
    |
    专家述评
  • 专家述评
    崔博, 朱英文, 佘晓俊, 杲修杰, 马科锋, 王坤, 付波, 郑鹏芳, 杨红莲, 王晓明, 刘洪涛, 李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必将催生新的军事医学研究理念。声学环境作为军事人工环境中的典型物理因素,具备能量属性和信息载体属性,是信息化作业的重要支撑基础。军事作业医学视域下战场声学研究,需全面考量声学特性在作业效能发挥中的作用,借鉴融合物理声学、生理声学、心理声学及声生态学创新理念及技术,构建体系化声学环境调控和应用研究体系,实现作业人员健康保障及人机系统信息化作业效能提升。
  • 论著
  • 论著
    曹琳超, 赵丹阳, 郑颖, 甘慧, 孟志云, 窦桂芳, 顾若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研究死亡受体5(DR5)介导的细胞凋亡在放射损伤效应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放射损伤防护药物研发新靶标的可行性,采用重组表达的DR5细胞凋亡拮抗剂(AS1501)对60Co-γ 射线单次全身照射急性放射病(ARS)小鼠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AS1501低(5 mg/kg)、中(10 mg/kg)、高(15 mg/kg)剂量给药组,观察不同剂量AS1501对8.5 Gy 60Co-γ 射线照射后小鼠3个月长期生存率的影响;63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S1501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AS1501组经4.0 Gy 60Co-γ 射线单次全身照射后尾静脉注射AS1501(15 mg/kg),各组动物分别于照射后2 h,1和4 d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造血干/祖细胞(LSK/LK)数量;照射后2 h,1、4、7、11和14 d细胞计数检测骨髓有核细胞(BMNC)数量,称重法计算脾脏及胸腺脏器指数;照射后第3天取小鼠胸腺组织,免疫荧光双标记检测小鼠受照射前后及AS1501给药后胸腺组织中DR5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AS1501能有效提高极重度骨髓型ARS小鼠3个月生存率,且呈明显剂量依赖性;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S1501 15 mg/kg可显著增加ARS小鼠照射后第1~11天的胸腺重量、胸腺指数及骨髓BMNC水平(P<0.05),促进照射后2 h骨髓LSK/LK水平恢复;免疫荧光双标记结果显示,照射后3 d小鼠胸腺组织中DR5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水平均显著上调,AS1501可有效抑制胸腺细胞凋亡水平。结论 DR5细胞凋亡拮抗剂AS1501能有效减轻ARS小鼠造血免疫系统的早期损伤,促进免疫器官功能恢复,提高极重度骨髓型ARS小鼠生存率,提示TRAIL-DR5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在急性放射损伤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论著
    张敏, 孟凡飞, 陈远连, 黄欣, 邢陈, 刘琨, 宋伦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SD)对骨骼肌组织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体重180~200 g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SD 72 h)。收集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利用 RT-PCR 和 Western印迹检测炎性分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炎性反应有关蛋白X-box结合蛋白1(XBP1)、肌醇需求蛋白1α(IRE1α)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小鼠C2C12肌管细胞,分别转染炎性反应相关蛋白的siRNA,利用上述实验方法检测细胞炎性分子和炎性反应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SD后骨骼肌组织中IL-1β表达水平升高,炎性反应相关蛋白XBP1和IRE1α表达水平显著增强。体外培养的C2C12肌管细胞中转染XBP1 siRNA和IRE1α siRNA后,可显著抑制IL-1β的转录诱导表达。结论 SD通过诱导骨骼肌组织IRE1α/XBP1内质网应激反应途径异常活化进而介导炎性因子IL-1β表达水平升高。
  • 论著
    刘莹, 程蝶, 彭禹桥, 庞佳昱, 鲁艳杰, 李杨, 李玉红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异丙肾上腺素(ISO)模拟的慢性应激通过神经丛素A1-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lexin A1-JAK2-STAT3)通路对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慢病毒或通路抑制剂分别干扰MGC-803胃癌细胞中Plexin A1的表达或JAK2-STAT3信号通路,再联合利用20 μmol/L浓度的ISO作用MGC-803细胞12 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MGC-803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用MGC-803细胞培养液进一步培养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分别利用CCK-8法、Transwell法、血管形成实验检测EA.hy92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EA.hy926细胞中Plexin A1、VEGF 受体2(VEGFR2)蛋白表达。结果 慢病毒干扰MGC-803细胞Plexin A1后,细胞VEGF分泌水平明显降低;干扰了Plexin A1表达的MGC-803细胞培养液培养EA.hy926细胞后,EA.hy926细胞中VEGFR2和Plexin A1表达明显减少,同时EA.hy926细胞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显著降低;抑制MGC-803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细胞VEGF分泌水平明显降低;利用MGC-803细胞培养液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的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显著降低。结论 慢性应激通过胃癌细胞Plexin A1-JAK2-STAT3信号通路刺激VEGF分泌,促进胃癌血管生成。
  • 论著
    郭子槊, 吕若梅, 黄静, 柳婷婷, 陈铭, 康琳, 王景林, 辛文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表达纯化带eGFP和mScarlet标签的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ε毒素(ETX),鉴定ETX的毒素特性。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带eGFP和mScarlet标签的ETX融合蛋白,镍柱纯化蛋白;用MTS法测定带不同标签ETX的毒性;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Scarlet-ETX与HaCaT细胞、HEKa细胞和不同物种红细胞的结合情况。结果 成功表达带eGFP和mScarlet标签的ETX融合蛋白,纯化后得到纯度较高的eGFP-ETX和mScarlet-ETX融合蛋白。通过细胞毒实验,证实eGFP-ETX毒素与未加荧光标签的His-ETX相比毒性减弱,mScarlet-ETX毒素与His-ETX毒性基本一致,确定了eGFP-ETX和mScarlet-ETX的最佳荧光值。将mScarlet-ETX应用于HaCaT细胞和HEKa细胞,观察到mScarlet-ETX与HaCaT细胞、HEKa细胞结合,证实HaCaT细胞、HEKa细胞对ETX敏感。将mScarlet-ETX应用于人、小鼠和兔红细胞,mScarlet-ETX只与人红细胞结合。结论 mScarlet-ETX具有良好的毒素活性,可应用于对ETX毒性研究的多个方面。
  • 论著
    肖楠, 张志鹏, 李莎, 邓梦芸, 王一风, 宗福良, 苏铎, 周冬生, 杨慧盈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在铜绿假单胞菌(PA)气溶胶肺递送感染小鼠急性肺损伤(ALI)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Gr-1抗体构建PMN耗竭小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检测PMN的耗竭效果。感染后观察小鼠存活状况,评价肺病理程度,检测肺细菌载量和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浓度变化,探究PMN在ALI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流式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MN耗竭小鼠模型构建成功。与对照组小鼠相比,PMN耗竭组小鼠感染后死亡率显著增加,肺部细菌载量增多;肺中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中可见大量细菌;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IL-18、IL-17A、IL-2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因子表达上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趋化因子表达上调,IL-4、IL-10、IL-13等抑炎因子表达上调。结论 在感染过程中,PMN的募集有效抑制了细菌繁殖,PMN耗竭后小鼠多种细胞因子代偿性升高,PMN在ALI过程中可能抑制炎症过度发展,是炎症和免疫反应的重要调节剂。
  • 论著
    焉秋林, 李靖飞, 张小鹃, 董颖, 常桂娟, 李同据, 魏从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鼠疫耶尔森菌效应蛋白YopT-F296A、YopT-G298A、YopT-H303A、YopT-Y304F、YopT-F296A-G298A和YopT-H303A-Y304F 6种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6种突变体对干扰素β(IFN-β)表达的调控。方法 以pCMV-Myc-YopT为模板,通过PCR技术分别扩增含有6种突变位点在内的yopT 片段。扩增片段经核酸内切酶切割后连接到pCMV-Myc载体中构成重组质粒。重组质粒分别转染HEK293T细胞,免疫印迹检测表达水平,同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YopT及其6种突变体对IFN-β表达的影响。结果 6种yopT突变体重组质粒均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发现YopT及其6种突变体均能抑制IFN-β报告基因表达。YopT-C139R对IFN-β的表达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YopT 139位是影响IFN-β表达的关键位点,而YopT的296、298、303和304位不是影响IFN-β表达的关键位点。
  • 论著
    卢星, 孙莹, 陈国江, 王晶, 乔春霞, 罗龙龙, 李新颖, 刘成华, 沈倍奋, 冯健男, 肖鹤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方便制备西尼罗假病毒,建立可包装西尼罗假病毒的稳定细胞系。方法 构建表达西尼罗病毒(WNV)结构蛋白C、prM和E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1-CME,转染BHK21细胞后,G418(1 mg/ml)加压筛选;利用流式细胞术、间接免疫荧光染色(IFA)以及Western印迹确证稳定细胞株中3种结构蛋白C、prM以及E蛋白的表达;利用103稀释的含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WNV假病毒上清感染稳定细胞株,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与结论 所构建的稳定细胞株表达结构蛋白C、prM以及E蛋白;其被WNV假病毒感染后分泌的上清进一步感染BHK21细胞后,BHK21细胞产生荧光,证实该稳定细胞株能够包装出WNV假病毒。
  • 论著
    刘士玉, 崔晶花, 付彤彤, 刘艳粉, 袁静, 杨瑞馥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绘制儿童腺样体组织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分析腺样体免疫细胞的异质性。方法 临床获取腺样体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利用BD RhapsodyTM单细胞平台和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获得单细胞全转录组数据,最后利用R和Python软件完成聚类分析、伪时间分析、功能分析、转录因子分析等工作。结果 共获得14 618个高质量细胞,可聚类为8个主要细胞类型。作为主要的细胞类型T细胞和B细胞亚群经过非负矩阵分解后,分别聚类得到13和12个亚群,并分析其拟时序轨迹、转录因子调控网络和通路活性。结论 研究绘制了详细的腺样体单细胞转录组图谱,有利于深入了解儿童腺样体免疫细胞异质性。
  • 论著
    王思懿, 杨建云, 肖炳坤, 缪潇瑶, 李志恒, 黄荣清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环丙烷类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1R, 2S)-2-(3-氯苯基)-N-(4-氟苯基)-2-[(6-甲基吡啶-3-基)氧甲基]环丙烷-1-甲酰胺(WEB)原料药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 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µm);流动相:A(乙腈∶甲醇∶乙醇=4∶1∶1,V/V/V)-B(20 mmol/L KH2PO4,用H3PO4调节pH至4.2),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21 nm,进样量20 µl。结果 WEB 在0.0005~1.0 mg/ml的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检测限0.2 µg/ml,定量限0.5 µg/ml,精密度与重复性均符合要求,平均回收率101.23%(RSD 0.71%,n=9)。结论 建立的方法适用于WEB原料药质量控制和稳定性考察。
  • 论著
    尹秀云, 曾利军, 徐建民, 蒋虔, 杨哲, 李好莲, 王文彩, 李波, 陈建魁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中毒合并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其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2020年急性中毒患者中毒种类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等情况。结果 急性中毒最常见的是农药中毒,其次是药物中毒,患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69.8%)和泌尿道(18.2%)为主;1129株病原菌中,细菌占78.48%,真菌占21.52%。最常见病原菌种类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离率较高,分别为80.6%和87.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非发酵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如碳青霉烯类、头孢三代、头孢四代、β-内酰胺类复合物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7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复合物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为8%~14%。常用抗菌药物中,头孢三代和四代、氟喹诺酮类对大肠埃希菌较为耐药,而对肺炎克雷伯菌则较为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株。屎肠球菌中,VRE分离率为3.3%。真菌药敏结果显示,常见的假丝酵母菌属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率均为100%;氟康唑可作为除对氟康唑固有耐药的克柔假丝酵母菌外的假丝酵母菌属真菌的经验用药。结论 急性中毒患者以农药中毒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感染病原菌种类繁多,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差异。为提高急性中毒抢救成功率,必须重视中毒后相关细菌和真菌感染的诊断,并依据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宜抗生素和其他治疗药物,以达到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目的。
  • 综述
  • 综述
    王婷, 吴海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激相关精神障碍是一种发病率高、社会经济影响大的精神疾病。虽然对该病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发病的分子机制仍未得到很好的阐释。动物模型对于揭示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的机制和研究治疗药物至关重要。尽管动物模型不能完全模拟人类精神障碍,但每种动物模型都能够模拟部分特征。该文分别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和优缺点、模拟的人类精神障碍症状以及病理表现进行综述,为建立或选择不同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 综述
    门俊琦, 姚斌伟, 郭家彬, 彭瑞云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电磁波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医疗及生活各个领域,在带给人类生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危害人类健康。大量研究显示,电磁辐射达到一定强度后可对机体多个系统产生影响甚至损伤,其防护研究被广泛关注。氧化应激是电磁辐射致机体损伤重要机制之一,也是防护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抗氧化药物是对抗氧化应激作用的主要手段。该文对电磁辐射防护抗氧化药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李庆超, 房学迅, 徐小洁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大暴发。目前出现了SARS-CoV-2变异体和与其他病毒合并感染的新问题,使得临床检测与诊断更加困难。文章综述了目前基于多重PCR技术检测SARS-CoV-2核酸的方法。多重PCR技术在核酸检测的应用中具有高效、准确、特异、成本低的特点,与测序技术、质谱技术等其他技术联用,为SARS-CoV-2变异体与其他病毒合并感染的检测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