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 全选
    |
    指南与共识
  • 指南与共识
    常祺, 李春宝, 贺杰, 唐亮, 任洪峰, 朱履刚, 张亮, 薛志超, 张伟旭, 李德昭, 杨迪, 王龙, 李绍光, 唐佩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军事训练伤是部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官兵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生成。为进一步做好军事训练伤防治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卫生机构在军事训练伤防治中的主体作用,课题组组织全军训练伤防治相关领域专家和部队卫生骨干,在既往某战区开展的军事训练伤防控扩大试点和训练伤防治“三巡”工作基础上,本着预防为主、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合理康复的原则,参考军委后勤保障部与训练管理部联合颁布的《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命令内容,研究编撰了《军事训练伤诊断与防治原则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共识》中对军事训练伤的定义、诊断依据、诊断标准、损伤程度分级标准、诊断要点、治疗及预防原则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旨在指导和帮助基层各级卫生机构有效做好军事训练伤的早期预防、规范诊疗和康复干预工作,将对全军军事训练伤防治工作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 论著
  • 论著
    张晓东, 鲁维, 赵亚丽, 邢星河, 国耀宇, 李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载人航天飞行中太阳粒子事件(质子占绝大多数)的航天员辐射剂量精确测量问题,研究适用于质子的人体器官剂量测量组织等效球。方法 在课题组前期辐射假人研制基础上,通过测量和仿真方法,获得研制的中国航天员中心(ACC)等效球组成材料的外形尺寸、密度、元素占比以及质子能量损失率,与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推荐值进行比较。利用Geant4软件计算10~200 MeV质子在ACC等效球不同深度的辐射剂量,与ICRU等效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剂量分布等效性。结果 与ICRU等效球相比,ACC等效球材料密度偏差0.6%,H元素含量偏差1.78%,质子能量损失率偏差<2%。在0.07、3、10、15、30、50、75和100 mm的剂量偏差分别为8.0%、10.8%、12.6%、19.4%、25.0%、17.0%、22.8%和16.2%,总体偏差为16.5%。结论 ACC等效球的质子剂量测量性能满足辐射防护目的要求,可作为一种为太阳粒子事件风险评估提供测量数据的有效手段。
  • 论著
    邓茹, 王小慧, 张玉龙, 孙苏静, 詹林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刀豆蛋白A(ConA)和免疫激活CD3/28抗体(Anti-CD3/28)两种不同T细胞激活剂活化的CD8+T细胞在细胞增殖、活化、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和杀伤活性等方面的效果,为选择一种高效、均一的CD8+T细胞激活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C57BL/6小鼠脾脏经过研磨、裂红和免疫磁珠分选后获得CD8+T细胞,分别置于含有ConA、Anti-CD3/28激活剂的孔板中活化培养,比较2种激活剂对CD8+T细胞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活化及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多因子免疫磁珠检测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建立E.G7-OVA皮下肿瘤模型评估活化CD8+T细胞的靶细胞杀伤效应。结果 使用ConA活化的CD8+T细胞增殖数量[(19.7±1.0)×106个]显著高于Anti-CD3/28组,且短期激活标志物CD69表达上调,但Anti-CD3/28组CD8+T细胞较ConA组体外杀伤活性更为显著。同时体内肿瘤细胞杀伤实验也证实Anti-CD3/28组CD8+T细胞杀伤能力更强。2组在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水平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Anti-CD3/28组CD8+T细胞在体内外杀伤能力较ConA组强,更适用于CD8+T细胞的激活及研究。
  • 论著
    鲁玫昕, 张铭铭, 赵玲萍, 曾泉, 习佳飞, 裴雪涛, 王海洋, 岳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小鼠部分肝切除术(PH)后肝脏再生模型,初步探究肝脏再生的启动机制。方法 对小鼠行PH手术,分别于术后12、24、36、48、72 h获取肝组织样本,同时设假手术组为对照,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凋亡、BrdU掺入、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等检测;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肝组织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估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以明确肝脏再生启动的时间;同时解析肝星状细胞(HSC)在再生不同阶段的分泌谱,筛选可能在肝脏再生启动中发挥功能的分泌因子;在体外进行细胞共培养实验,通过实时定量PCR、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HSC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小鼠2/3 PH模型,BrdU掺入检测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小鼠肝脏在PH后的早期基本不增殖,术后36~48 h达到增殖高峰;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同样表明大量上皮细胞在PH后48 h进入细胞周期S期;建立了HSC在再生不同阶段的分泌基因表达谱,筛选获得了包括Fgf9等在内的可能参与肝脏再生启动的候选分泌因子集合;进一步体外共培养实验表明人肝星状细胞系LX-2能够促进人肝细胞系THLE-2增殖。结论 在小鼠PH后肝脏再生早期,微环境中的HSC分泌了多种促进细胞增殖的因子,且体外培养的HSC能够促进肝细胞增殖,提示HSC参与肝脏再生的启动并可能发挥正向调控作用。
  • 论著
    刘凯, 王婷, 陈旭, 李柯颖, 向慎思, 任广明, 杨晓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敲除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3(USP13)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下小鼠肝实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原代肝实质细胞,随后用TNF-α或TNF-α和环己酰亚胺(CHX)共刺激细胞。MTS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凋亡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激活、Western印迹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活化。结果 敲除USP13的小鼠肝实质细胞在TNF-α和CHX共诱导下,细胞活力下降、凋亡增多。机制探究发现,在TNF-α和CHX共处理下,敲除USP13导致抗凋亡基因下调、促凋亡基因上调,以及caspase-3活化增强。在TNF-α单独处理下,敲除USP13导致NF-κB及MAPK信号通路活化受阻。结论 敲除USP13抑制肝实质细胞中NF-κB及MAPK信号通路活化,促进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
  • 论著
    杨锡琴, 邹滔, 张耀林, 张纪岩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获得小鼠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抗原,制备抗小鼠IRF7多克隆抗体并鉴定。方法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IRF7,在大肠杆菌中表达IRF7,用Ni柱纯化获得抗原后,分别采用MnJ胶体锰佐剂和弗氏佐剂制备免疫原,3次免疫后心脏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效价、纯化试剂盒纯化抗体、Western 印迹和免疫沉淀对抗体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结果 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IRF7并获得纯蛋白。两种佐剂制备的多抗血清,效价均可达到810×103倍。血清纯化后获得抗IRF7抗体,经Western 印迹鉴定,两个多克隆抗体均能够特异识别真核表达的IRF7蛋白,并在免疫沉淀外源表达IRF7时,其效果明显优于商业化抗体。结论 成功制备了抗IRF7多克隆抗体,为后续研究IRF7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论著
    王媛, 李志慧, 魏倩, 董国福, 储引娣, 王长振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细菌外膜β桶状蛋白组装机器(BAM)核心组分BamA点突变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特定位点突变BamA蛋白,并分析该蛋白多肽易位相关(POTRA)结构域上G313位点运动特性。方法 利用重叠延伸PCR(SOE-PCR)将BamA蛋白第690和700位天然半胱氨酸(C)突变为丝氨酸(S),将POTRA结构域上第313位氨基酸由甘氨酸(G)突为C,构建含BamA-C690S-C700S-G313C突变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2b-Strep-BamA。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突变蛋白表达后,利用Strep-Tactin Sepharose柱亲和层析方法对突变体蛋白进行纯化。甲烷硫代磺酸(MTSL)标记所得纯化蛋白的半胱氨酸后,进行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检测,通过EPR波谱拟合获得旋转相关时间τc,分析G313C氨基酸位点的运动特性。结果 构建了BamA-C690S-C700S-G313C突变体原核表达载体,实现了突变体蛋白有效表达和纯化。G313C位点EPR波谱为单成分运动状态波谱,其τc值为(2.30±0.03)ns。结论 该研究建立了BamA点突变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方法,并获得BamA蛋白G313C运动性特征参数,为进一步研究BamA蛋白在外膜蛋白整合过程中的结构机制提供了数据。
  • 论著
    杨芳芳, 龙晋蓉, 王鑫, 李蕾, 曹艺明, 杨静, 王升启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刺突蛋白(S1蛋白)为靶点,筛选抗新冠病毒的多肽类药物。方法 以S1蛋白为靶蛋白,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亲和多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验证筛选多肽与靶蛋白的亲和性,并对筛选出的亲和多肽进行细胞水平验证。结果 多肽p27与S1蛋白具有较强亲和性,并有阻止SARS-CoV-2假病毒进入细胞的作用,IC50为73 μmol/L。结论 多肽p27可能有抗SARS-CoV-2活性,具有开发成抗新冠病毒多肽类药物的潜力。
  • 论著
    李军, 王宁, 窦建平, 刘丽丽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和高压氧治疗组(I/R+HBO组)3组,每组8只。其中,I/R组利用肾动脉结扎方法结扎双侧肾动脉60 min,I/R+HBO组术后6 h给予一次性2.5 ATAT高压氧治疗60 min,Sham组仅给予切口并缝合。各组均于术后12 h取材,观察大鼠肾功能、肾结构、细胞凋亡及自噬通路活化情况。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术后12 h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明显升高,术后12 h 过碘酸雪夫(PAS)染色示肾小管结构严重损伤,上皮细胞大量脱落伴有管型,原位末端标记(TUNEL)示棕染颗粒明显增加。与I/R组相比,I/R+HBO组大鼠术后12 h BUN和Cr水平明显下降,肾小管损伤减轻,管型减少,棕染细胞也较I/R组有所减少。I/R+HBO组大鼠低氧诱导因子-1(HIF-1α)和Bcl-2-腺病毒E18相互作用蛋白3(BNIP3)mRNA表达上调,免疫组化染色示肾小管区域微管相关蛋白-3(LC3)表达分布上调。结论 HBO可改善大鼠肾I/R及肾功能,减少肾小管细胞损伤及凋亡,可能与HBO治疗后肾内自噬通路的激活有关。
  • 论著
    金雅晴, 祖勉, 洪永凯, 李丽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香薷(Moslae Herba)治疗流感潜在活性成分、靶点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获取香薷化学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得到化合物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和文献挖掘获取流感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交集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并导入Cytoscape软件,采用Metascape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香薷14个活性成分及其243个潜在靶点,流感相关靶点1088个,香薷成分和流感交集靶点45个;研究发现香薷治疗流感的有效活性化合物为14个,关键成分为柯伊利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华良姜素、金合欢素和槲皮素等6个;PPI网络分析得关键靶点蛋白9个,主要为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热休克蛋白(HSP)90AA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等;Metascape基因富集分析筛选得到GO条目总计708条,主要与细胞因子、免疫调节、氧化应激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相关;筛选发现KEGG 130条通路,主要涉及病原体感染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磷脂酶D信号通路等。结论 该研究揭示香薷可能通过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机制治疗流感,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论著
    刘润燕, 安思静, 胡朔枫, 陈垚文, 董国华, 门雅惠, 何振, 应晓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生成模型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因子分析方法,并通过从细胞和基因两个层面探索生物异质性来解释模型结果。方法 采用深度生成网络,构建面向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因子分析的深度生成模型,用小鼠胚胎发育细胞转录组数据训练模型,对结果进行细胞类型注释、因子及载荷可视化等下游生物学分析。结果 该模型实现了单细胞转录组数据的降维并同时保留了异质性,通过因子识别了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特征,通过载荷鉴定出细胞特异性基因。结论 基于深度生成模型构建的因子分析方法具有更好的可解释性,能从信息复杂、具有错综关系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中提取代表性信息,并从不同层面解析其生物学含义,为单细胞数据分析开拓了新思路。
  • 综述
  • 综述
    刘紫薇, 李祺, 袁伯川, 杜丽娜, 金义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太空微重力环境对航天员身心影响显著。航天员在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大脑认知功能直接关系着其能否成功顺利完成任务。因此,微重力环境对认知的影响是航天医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概述了微重力环境影响认知能力的表现、可能机制,以及如何改善微重力环境对认知能力的负面影响。期望能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提供有力卫勤保障。
  • 综述
    郭子槊, 辛文文, 王景林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α毒素是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具有磷脂酶C和鞘磷脂酶两种酶活性,能水解宿主细胞膜上的磷脂酰胆碱和鞘磷脂,导致多种人畜疾病。同时,该毒素也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战剂,对国家生物安全存在潜在威胁。该文主要对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生物学结构与性质、细胞毒性作用的信号通路、激活血小板的分子机制以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 综述
    刘水蓉, 徐振华, 江小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鼠疫到新冠病毒,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存在。与此同时,人类也从未停止研究微生物的步伐。研究表明,生活在肠道等部位的微生物可通过迁移或分泌次级代谢产物影响神经系统,据此研究人员提出了肠-脑轴的说法。近年来,人们发现除肠道微生物外,生活在口鼻等部位的微生物也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是两大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文综述了口鼻微生物对AD以及PD的影响,为今后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短篇报道
  • 短篇报道
    王卉, 赵静, 戴飞, 余秀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