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朱美琪, 张博文, 吴旭敏, 李基晟, 宋妃灵, 范增, 何丽娟, 裴雪涛, 李艳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小鼠胎肝基质细胞系AFT024细胞与人胚胎干细胞(hESC)来源造血祖细胞共培养体系,探究AFT024细胞对hESC来源造血祖细胞体外特性维持和扩增作用。方法 建立hESC向造血祖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培养体系,采用拟胚体诱导方法,分三阶段添加不同细胞因子获得造血祖细胞,将hESC来源造血祖细胞与AFT024细胞进行共培养,对照组为无滋养层培养组。培养4 d后,通过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分析、集落培养实验等检测造血祖细胞数量、比例及造血集落形成能力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以确定AFT024是否具有体外维持造血祖细胞特性的能力。结果 hESC经三阶段诱导培养14后,可分化并产生大量悬浮的造血祖细胞,CD34+CD43+细胞比例为(22.63±2.65)%,CD34+CD45+细胞比例为(23.67±2.1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FT024细胞中有α-平没肌肌动蛋白(α-SMA)及Dlk-1蛋白的表达,以其为滋养层与造血祖细胞共培养4 d后,造血祖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无滋养层培养组。造血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滋养层培养组产生的造血集落总数显著高于无滋养层组。结论 AFT024对hESC来源造血祖细胞的体外特性具有一定的维持作用。
  • 论著
    张家宁, 付梦姣, 焦俊, 欧阳譞, 于永慧, 赵明亮, 张珊, 温博海, 熊小路, 孙岩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宿主细胞自噬相关基因4B (ATG4B)对贝氏柯克斯体胞内生长繁殖的影响。方法 用ATG4B特异小干扰RNA(siRNA)处理宿主细胞 (THP-1和Vero),以非特异siRNA和无siRNA处理的细胞为对照;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抑制效果;Western印迹分析细胞自噬标识蛋白 (p62和 LC3) 的量变;qRT-PCR检测贝氏柯克斯体感染细胞中细菌增殖水平;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贝氏柯克斯体感染细胞中细菌寄生囊泡发育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TG4B特异siRNA处理组的细胞自噬标识蛋白p62和 LC3-Ⅱ明显增多,细菌繁殖量更低,细菌寄生囊泡为散在分布小囊泡而不是单一成熟大囊泡。结论 宿主细胞ATG4B表达下调可部分阻断自噬,自噬的部分阻断使贝氏柯克斯体寄生囊泡发育受阻,进而抑制贝氏柯克斯体胞内生长繁殖,为阐明宿主细胞的自噬促进贝氏柯克斯体繁殖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 论著
    邹小仓, 于仁峰, 邹大阳, 王可慧, 李琳昊, 徐雅晴, 秦日辉, 贺晓明, 刘威, 郭金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血清饥饿预处理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光老化模型。通过多组学关联分析,探索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HaCaT细胞光老化过程的生物学影响。方法 血清饥饿法预处理HaCaT细胞24 h,对HaCaT细胞进行20 mJ/cm² UVB照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高内涵细胞成像检测谷胱甘肽及线粒体跨膜电位、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运动能力,判断光老化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对光照前后的HaCaT细胞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miRNA及mRNA转录组中表达差异基因,挑选部分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对差异基因进行通路富集。结果 UVB照射后细胞凋亡增加、谷胱甘肽水平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运动迁移能力减弱,表明无血清条件下光老化建模成功。miRNA组学与mRNA组学关联分析,共得到106个交集差异基因。挑选其中4个关键基因:Ras激酶抑制因子1(KSR1)、胞质分裂作用因子1(DOC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LK)进行qRT-PCR验证,UVB照射前后的变化趋势与转录组趋势一致。对106个基因进行KEGG功能富集,其显著富集于p53及黏着斑信号通路。结论 血清饥饿预处理后,20 mJ/cm² UVB照射能成功构建HaCaT细胞光老化模型,p53及黏着斑信号通路是参与光老化过程的关键通路。
  • 论著
    郭博敏, 赵云, 谢方, 王雪, 孙兆炜, 钱令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慢性应激下星形胶质细胞吞噬受体的变化,探讨慢性应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慢性束缚应激(CRS)建立应激致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模型,利用旷场、新旧物体识别、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通过ELISA法检测应激激素糖皮质激素(GC)水平,Western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不同脑区MER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MERTK)和突触素(SYP)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SYP表达情况。结果 与Ctrl组相比,CRS组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GC水平显著升高(P<0.05),旷场实验得分、物体识别指数、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得分显著降低(P<0.05),各脑区MERTK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突触结构标志物SYP表达显著降低(P<0.05)。 结论 慢性应激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吞噬受体MERTK表达升高,突触结构标志物SYP表达下调,可能是MERTK升高引起吞噬功能异常致SYP下调,进而发生应激性认知功能障碍。
  • 论著
    郭大龙, 王聪, 周玉彬, 秦瑜斐, 叶安琦, 刘娟, 夏阳, 杨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通过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降低低氧环境对人脑认知功能的影响,为经颅直流电刺激设备的实用化和装备化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常压低氧舱模拟3700 m低氧环境,招募健康志愿者20人进行低氧暴露,对其中10人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另外10人进行假刺激,然后分5次测量其反应时、局部脑血氧饱和度、情绪状态量表、闪光融合频率、高原反应量表,对比两组间差异。结果 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改善被试者的情绪状况,尤其是抑郁、疲劳状态,且能显著增强精力,并能持续6 h以上(在第2~5次测量时P<0.01);此外,该技术可提高人脑警觉度,但维持时间较短,仅在2 h内有效(在第2、3次测量时P<0.01);在4 h内显著提高了脑血氧饱和度,改善人体疲劳状态(在第2、3、4次测量时P<0.01)。结论 在低氧环境下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提高人脑警觉度和局部脑血氧饱和度,改善抑郁、疲劳,增强精力。
  • 论著
    赵志铭, 王孝花, 余硕, 种辉辉, 何玉先, 彭圣明, 戴秋云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确定HIV-1 gp41 CHR肽CP621-652前7个氨基酸的作用以及CP621-652与NHR肽T21复合物的结构取向,为下一步HIV gp41靶点的新型融合抑制剂改造提供线索。方法 合成7个丙氨酸(Ala)逐一替换CP621-652前7个氨基酸序列QIWNNMT的突变体,测定其对HIV-1病毒的抑制活性,应用圆二色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凝胶排阻测定CP621-652及突变体与gp41 NHR肽T21的相互作用,合成N端带有半胱氨酸的CP621-652、C端带有半胱氨酸的NHR肽T21及相应的同源二聚体,应用二硫键氧化折叠及平衡策略,分析CP621-652与T21复合物的结合取向。结果 CP621-652前7个氨基酸的Q1、W3、M6、T7被Ala替换后活性降低,圆二色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凝胶排阻色谱显示,CP621-652及突变体与gp41 NHR肽T21存在相互作用,形成螺旋复合物。N端带有半胱氨酸的CP621-652、C端带有半胱氨酸的NHR肽T21折叠后主要形成异源二聚体。交换平衡实验显示,异源二聚体比同源二聚体稳定。结论 Q1、W3、M6、T7是CP621-652的功能氨基酸,CP621-652与T21形成反平行螺旋结构。
  • 论著
    张苏玥, 杜欣键, 杨乐, 尹纪业, 廖沙, 周喆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褪黑素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30只体重22~25 g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给药组,观察记录小鼠状态,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炎性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以细菌脂多糖(LPS)和三磷酸腺苷(ATP)诱导巨噬细胞炎性凋亡,qPCR检测炎性凋亡相关基因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巨噬细胞炎性凋亡比例和IL-1β分泌情况。结果 褪黑素处理后巨噬细胞炎性凋亡的比例从36.5%降至19.8%,IL-1β水平从65.5 pg/ml降至40.0 pg/ml。给药后小鼠存活率提高至50%,小鼠结肠IL-1β水平由7.7 pg/mg降至3.46 pg/mg。褪黑素降低炎性凋亡细胞模型和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炎性凋亡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 褪黑素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炎性凋亡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 论著
    张洪涛, 蔡剑鸣, 张召学, 唐代迪, 高珅, 周娟, 田宁, 盛复庚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白血病颅内浸润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提高对白血病颅内浸润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09年2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22例白血病颅内浸润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征象,比较病变的部位、累及范围、T2WI、T1WI、DWI的信号特点及增强表现。结果 白血病颅内浸润MRI表现为脑膜浸润和脑实质浸润。白血病脑膜浸润共13例,其表现分为4型: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型,4例;弥漫性硬脑膜增厚伴局部结节型,5例;硬脑膜结节型,2例;软脑膜增厚型,2例。白血病脑实质浸润9例,其表现分为2型:脑内多发结节型,4例;脑内单发结节型,5例。脑实质浸润结节多表现为T2WI呈等、稍高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D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度到明显强化,病灶周围有不同程度脑水肿。结论 白血病颅内浸润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分为脑膜和脑实质浸润,MRI对病变的发现、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论著
    陈娟, 蔺颖, 刘孟洋, 石强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抗核基质蛋白2(NXP2)抗体阳性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骨骼肌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6例抗NXP2抗体阳性II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 6例均出现肌痛、颈伸肌和四肢近端肌严重无力,以吞咽困难和呼吸肌无力相对多见。有5例伴随皮肤改变,表现为钙质沉着和脸颊、颈前区向阳疹。病例重要的肌外靶器官是空腔脏器(食管、胃、肠系统和肾、输尿管、膀胱系统),严重者可致胃肠出血、穿孔。骨骼肌病理改变均较轻微,可见个别肌纤维坏变、束周肌纤维萎缩及微梗死、肌间隙血管炎症细胞浸润等表现,肌内膜炎性细胞浸润较少见。6例患者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肌力改善。病例3因胃肠道并发症死亡。 结论 抗NXP2抗体阳性IIM发病率低,颈肌及近端肌易受累,以球肌和呼吸肌受累相对多见。胃肠和泌尿系统并发症与死亡率相关。骨骼肌病理改变相对轻微。大剂量激素冲击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 论著
    张金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机器人技术,尤其是自主和半自主系统发展野战无人化卫勤装备,是提高战场伤员医疗救护能力,减少急救人员风险的重要手段。美军自20世纪末,建立了一系列项目,以开发、集成或改造机器人和无人地面/空中系统,用于敌对环境和火力覆盖下战场伤员抢运。该文通过对美军野战无人化卫勤装备发展目标、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的分析,为我军野战无人化卫勤装备的研制提供借鉴。
  • 综述
  • 综述
    赵国杰, 崔博, 佘晓俊, 杲修杰, 马科峰, 杨红莲, 王莹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昼夜节律是机体多种行为和生理功能以大致24 h为周期的振荡规律,广泛存在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生物的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免疫系统中,许多免疫功能(如迁移、趋化、吞噬和免疫因子释放等)及多种免疫参数(如循环白细胞及其亚群的绝对和相对数量、淋巴细胞数量、细胞因子水平和体液免疫反应等)都存在显著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的维持受细胞内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通过时钟基因(clockbmal1percry)和钟控基因(rev-erbαrorαdbphlftef等)对免疫系统的昼夜节律变化进行调控,从而在维持免疫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一些免疫性相关疾病与生物钟系统异常密切相关。该文系统描述了生物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及其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 综述
    黄孟根图雅, 蔺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同源异型盒基因1(Six1)作为Six转录因子家族中研究最为深入的一员,参与了多种组织和器官的发育和肿瘤发生。其与DNA特定部位结合,能特异性调节相关靶基因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关键作用,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ix1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主要通过以下机制: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凋亡、衰老和干性表达及耐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通过诱导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侵袭蛋白的表达,以及血管、淋巴管生成引起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通过促进肿瘤瓦博格效应影响肿瘤细胞代谢。该文将对Six1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 综述
    唐晓旭, 丁忠家, 李佳林, 孙宝春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RHL)又称老年性耳聋,是由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与遗传因素、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凋亡相关。除传统防治方法外,听觉辅助装置助听器、人工耳蜗、人工中耳近5年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基因及干细胞治疗技术对ARHL治疗的基础研究也取得新的进展。该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ARHL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 短篇论著
  • 短篇论著
    张铖, 汤晓冬, 唐宽平, 李丹, 刘茗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传统中医浮针结合火罐疗法与超声引导下肩关节滑囊内封闭疗法对急性肩峰下滑囊炎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将120例肩痛患者经超声检查确诊为急性肩峰下滑囊炎,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60例,治疗1组用针灸针在患者健侧养老穴进针,留针30 min,同时在患侧温溜穴行动态浮针30 min,患侧肩关节最痛点行合谷刺后拔火罐,留罐10 min,治疗时间是第1、4天。治疗2组患者经超声引导下行肩关节滑囊内曲安奈德10 mg+1%利多卡因3 ml注射,治疗时间是第1、8 天。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肩关节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观测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肩关节视觉模拟量表(VAS)、活动度(ROM)等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1组肩关节VAS、ROM等指标明显优于治疗2组。结论 与超声引导下封闭疗法相比,应用传统中医浮针结合火罐治疗急性肩峰下滑囊炎起效快、疗程短、疗效好、操作简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