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魏汉琪, 马骏, 蒋兴伟, 苏允琦, 高锋华, 宁畅文, 安华英, 巩家媛, 刘鹏宇, 王哲, 于群
目的 研究重度失血大鼠模型中各肠道节段的病理损伤和炎症情况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探索肠道巨噬细胞极化对肠道炎症病理生理的可能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1∶1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失血组,失血组股动静脉插管并在25~30 min快速失去大鼠总血量的40 %,假手术组仅插管未失血,然后将上述两组大鼠分别1∶1∶1∶1∶1随机分为5组,分别以放血完成后0、3、6、12和24 h作为实验终点处死,快速分离全肠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盲部、结肠和直肠相同位置剪取肠段进行病理组织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相关炎症因子以及多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结肠3 、6 h时的组织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肠除24 h以外各时间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肠段0 h后各时间点的评分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回盲部、结肠组织损伤程度随失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同一失血时间不同肠段相比,3 h时十二指肠、空肠、回盲部的损害程度显著重于结肠、直肠,6 h时十二指肠、空肠、回盲部的损害程度显著重于直肠,12 h时十二指肠、空肠、回盲部与结肠的损害程度显著重于直肠,24 h时回盲部的损害程度与直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与假手术组相比,重度失血大鼠十二指肠段12 h后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显著上调;空肠段IL-1β在3 h后表达显著上调,TNF-ɑ则在6 h表达显著上调;回盲部、结肠、直肠段重度失血在3 h时即引起IL-1β、TNF-α表达显著增加。(3)重度失血后大鼠3 h时空肠、回盲部的巨噬细胞极化细胞显著增加,M1型比例更高、增加更多,6 h后极化巨噬细胞比例逐渐降低至失血前水平,6 h时空肠的M2型巨噬细胞占比下降更多,回盲部M1型巨噬细胞占比下降更多。结肠3 h后M1型巨噬细胞比例下降,3 h时M2型巨噬细胞有增加趋势。重度失血3 h时十二指肠、直肠M2型极化巨噬细胞占比增加,6 h后有所减少。结论 不同肠道节段在失血发生后病理损伤程度有差异,并且存在一定的时间变化规律,与巨噬细胞炎症水平也有一定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