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 2023年, 第4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06-25
      

    论著

    综述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李海波, 陈佩延, 陈高飞, 范利君, 马强, 安改红, 王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监测分析热习服训练过程中人体生理心理指标变化,识别反映机体热习服获得程度的敏感指标,为热习服评价提供现场适用的技术方法和科学指导。方法 以113名青年男性军人为参试对象,热习服训练14 d;采取3000 m跑定量负荷运动的形式,监测热习服训练过程中4个时间点的3000 m跑前后生理、心理指标的变化。采用身体活动度仪配心率带、红外体温计、体重秤等设备,监测3000 m跑平台期心率、体温(耳温、额温、掌心皮温)、出汗量、3000 m跑成绩;以问卷形式测量感知用力等级(RPE)、热感觉(TSV)、出汗感(SFI)。结果 随着热习服训练时间的推移,3000 m跑前后耳温差呈现先升高(P<0.05)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3000 m跑成绩提高(P<0.01),即运动表现增强,3000 m跑训练冲量(平台期平均心率×成绩)明显降低(P<0.01),即心血管功能增强,据此可评价热习服形成。结论 3000 m跑训练冲量、耳温差易于监测且变化敏感,可作为训练现场热习服评价的首选指标。
  • 论著
    刘晶晶, 师文文, 黄燕, 王毅欣, 桂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发基于Web的野战救护模拟训练系统,为军队医务人员战创伤救护培训提供便捷、低廉、灵活的信息化学习系统。方法 采用B/S模式实现系统的设计架构,采用Web界面风格设计界面,使用菜单、工具按钮、快捷键等;使用SQL Server 2005进行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可移植性、可兼容性和可连接性。开发技术采用.Net框架标准、组件技术及在数据交换上对XML的支持,使系统功能最优化,同时将整体系统内部在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性减至最低。根据使用对象不同,系统分为教师端、学生端和管理员端,将系统初步应用于任职教育培训班。结果 该系统包含课程学习、模拟训练、答疑解惑等模块,其中案例训练涵盖了7个类别、50个常见野战救护案例,涉及院前院内、平战时等场景,包括单一伤员和批量伤员的救护,重点训练操作者伤情评估检查、伤情监测、紧急救护和诊断转运等处置方法和流程。使用者对该系统的内容、设计等评价较高。结论 该系统操作简单、内容丰富、运行稳定,能够为全军各级医务人员野战救护培训提供有力支撑。
  • 论著
    王舰, 罗涵, 邓涛, 林露, 杨显君, 颜碧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前、后驻刚果(金)维和二级医院门急诊疾病特点,为提高精准医疗保障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新冠肺炎疫情前(2017年8月—2019年9月)和疫情后(2020年10月—2022年9月)中国驻刚果(金)维和二级医院门急诊病例资料,总结和对比新冠肺炎疫情前、后患者一般资料,系统疾病谱特点,以及专科接诊疾病分布特点的异同。结果 共纳入4524名患者,其中新冠肺炎疫情后1379名患者。疫情前系统疾病谱排名前3的是:消化系统疾病(21.37%),损伤、中毒或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13.07%),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12.88%);而疫情后系统疾病谱排名前3的是:消化系统疾病(27.85%),影响健康状态或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16.82%),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10.95%)。疫情前专科接诊疾病排名前3的是:骨科(19.37%)、口腔科(17.65%)和呼吸科(16.85%);而疫情后前3的是:口腔科(25.16%)、呼吸科(15.88%)和骨科(14.58%)。疫情前后除龋病、牙周炎、牙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构成比均较高外,疫情后新冠肺炎占3.63%,而外伤、疟疾和皮肤疾病明显减少。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驻刚果(金)维和二级医院门急诊病例涉及病种覆盖面广,系统疾病以消化系统疾病,影响健康状态或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损伤、中毒或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呼吸系统疾病比例偏高;专科接诊主要以口腔科、呼吸科、骨科最为常见,疫情后部分常见疾病构成比出现变化。
  • 论著
    陆诗阳, 李银红, 田玉洁, 陈丹田, 王磊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预测刚果(金)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的可行性,分析武装冲突对疫情传播的影响,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刚果(金)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埃博拉病毒病累计新增确诊病例数据,利用拟合函数求导处理,转换为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并建立ARIMA模型,预测确诊数和死亡数并对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 在平台期内北基伍省和伊图里省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的最优ARIMA模型分别为ARIMA(3,2,2)和ARIMA(1,2,6),预测的数据和拟合值吻合;进入冲突期后,因ARIMA预测值未考虑冲突影响,两地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高于考虑了冲突的拟合结果。结论 在不考虑武装冲突的情况下,ARIMA模型预测刚果(金)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拟合效果相对较好,武装冲突可致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降低。该模型在埃博拉病毒病的预测预警中起到辅助作用,可为疫情的控制和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提供参考。
  • 论著
    刘玉明, 李旭霞, 吕传禄, 胡可昕, 仇顺海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膳食补充剂具有营养学和生理学作用。军队人员由于特殊的作业环境,尤其当士兵在军事训练和战斗中处于高应激状态时,体能减弱、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为维护军人机体健康、提高军人军事作业能力,膳食补充剂在外军得到普遍应用。该文对外军应用膳食补充剂的利弊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军队膳食补充剂安全、合理、科学地应用提供借鉴。
  • 论著
    靳连群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分析了当前军队卫生监督工作的法律依据、法治化发展过程和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归纳了现行军队卫生法规规章类别,提出军队卫生监督法治化发展的3个阶段划分。笔者认为,军队卫生监督工作法治化是依法治军方略全方位部署的必然要求,加强军队卫生监督法治化建设,亟待按照军队最新编制体制明确军队卫生监督机构体系架构和职责分工,突出传染病防治监督地位作用,加强军队职业卫生监督,形成以传染病防治监督为龙头的军队卫生综合监督模式。
  • 论著
    朱海珍, 姚铖铖, 周涛, 李爱玲, 潘欣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复制性衰老模型,检测衰老溶酶体相关功能改变,为衰老相关溶酶体疾病提供有效的细胞模型。方法 通过酶消化法分离提取MEF,体外连续传代培养构建MEF复制性衰老模型,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衰老标志物p16和p21,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方法进一步验证衰老状态;通过溶酶体探针类染料LysoTracker Red DND-99探针及LysoSensor Yellow/Blue DND-160双激发探针追踪酸性溶酶体定性检测溶酶体酸碱性及定量检测溶酶体pH值;通过偶联自淬BODIPY®染料的牛血清白蛋白(DQ-BSA)检测衰老溶酶体的降解能力。结果 qPCR和SA-β-gal染色结果显示,MEF复制性衰老模型构建成功。与年轻P3代MEF相比,衰老P9代MEF溶酶体的酸性明显丧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衰老P9代MEF溶酶体的降解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 成功构建MEF复制性衰老细胞模型,并证明衰老MEF溶酶体的酸性丧失以及降解能力下降。
  • 论著
    疏梦, 张夏茹, 刘元林, 李雪, 王洋, 张毅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CD200(OX-2)对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UC-MSC,采用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细胞的体外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成骨和成脂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差异。采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CD200+hUC-MSC和CD200-hUC-MSC,CCK-8法检测两群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群细胞的细胞周期是否发生改变,同时利用qPCR和Western 印迹技术检测相关细胞周期蛋白P53、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CDC2)与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1)的表达。结果 体外培养的hUC-MSC在形态、细胞表型和诱导分化能力上均符合国际认证的MSC判定标准。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D200+hUC-MSC中CD200的表达明显高于hUC-MSC与CD200-hUC-MSC,且CD200+hUC-MSC细胞增殖能力提高,G2/M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CDC2与CyclinB1表达升高(P<0.01)。结论 CD200可促进hUC-MSC的增殖。
  • 论著
    安文政, 付文亮, 邢微微, 张超, 刘青, 蔡贵玲, 徐东刚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基于贻贝足蛋白(Mfp)和沙堡蠕虫分泌蛋白(Pcs)的融合基因,并实现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为新型黏附材料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理性设计基于Mfp和Pcs的融合分子,通过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再通过pFastBacHBM载体所介导的平末端克隆以及DH10Bac所介导的转座合成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 DNA),利用昆虫表达系统生成携带目的基因的杆状病毒,并通过病毒感染细胞实现融合蛋白Pc1-Mfp5的可溶性表达。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载体构建成功。病毒滴度测试显示,收获高滴度的杆状病毒。SDS-PAGE以及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Pc1-Mfp5融合蛋白在昆虫细胞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pc1-mfp5融合基因,并实现了其在昆虫系统中的可溶性表达,为新型仿生黏附材料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 论著
    陈先英, 黄芳, 李山虎, 郑红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细丝蛋白A(FLNA)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构建靶向FLNA的shRNA敲低质粒pSIH-H1-shFLNA。包装慢病毒后感染前列腺癌C4-2细胞,获得敲低FLNA 的稳定细胞系C4-2-shFLNA。Western印迹检测前列腺癌C4-2细胞中FLNA蛋白表达和PC-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FLNA以及PC-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敲低FLNA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C4-2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结果 前列腺癌C4-2细胞敲低FLNA后FLNA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C-1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增加,同时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划痕及Transwell实验证实在前列腺癌C4-2细胞中敲低FLNA后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结论 前列腺癌细胞中敲低FLNA能够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迁移。
  • 论著
    朱雪锋, 杜丽, 程晓晨, 卢育新, 贺冬秀, 赖成材, 高月, 张庆林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模拟复杂作业环境的慢性复杂应激小鼠模型,并研究贯叶连翘提取物对慢性复杂应激小鼠的抗抑郁、焦虑作用。方法 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舍曲林组,贯叶连翘提取物(St.John′s wort extract,SJW-E)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均经历慢性复杂应激过程:小鼠置于带有气孔的离心管中束缚,并于低速振荡器中晃动,同时暴露于噪声和非自然光照中,以上过程6 h/d,持续8周。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组分别给予盐酸舍曲林(15 mg/kg)、贯叶连翘提取物(25、50、100 mg/kg)。8周后,采用旷场实验、悬尾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强迫游泳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脑海马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8周后,相比于模型组,贯叶连翘提取物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和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旷场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和路程明显增加,高架十字迷宫中的开臂停留时间和进入次数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损伤得到明显改善,且效果与阳性对照药物舍曲林效果相当。结论 贯叶连翘提取物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复杂应激小鼠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 论著
    田阳, 张慧, 郑爱萍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给予不同粒径美洛昔康纳米晶后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特点。方法 利用介质研磨法制备不同粒径的美洛昔康纳米晶,并监测粒度的稳定性;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考察研磨前后晶型变化,并进行不同粒径纳米晶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 制得的美洛昔康纳米晶粒径在常温15 d内维持稳定,且研磨前后晶型无显著变化。与粒径为360(363.87±10.50) nm的美洛昔康纳米晶相比,粒径为76(76.60±1.00)nm的美洛昔康纳米晶的大鼠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 h)增大1.2倍。结论 所制备的美洛昔康纳米晶性质稳定,且粒径对纳米晶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有一定影响。
  • 白玲, 李兆云, 张茂山, 陈翠京, 庞月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常规超声声像图特点、超声造影表现及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53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的超声表现及穿刺活检结果,其中6例行超声造影。结果 53例中,原发灶胰腺来源42例,胃肠来源11例。原发灶与肝转移同时诊断39例(73.6%)。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超声表现主要为多发、不均的高或低回声实性占位,与病灶最大径>3 cm组相比,≤3 cm组肝转移灶在血流信号检出率上显著不同,两组在病灶的形态、边界、回声、均匀性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超声造影特点多为动脉期整体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超声引导下1次穿刺活检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均可提供明确病理诊断及组织学分级。结论 不同大小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肝转移灶超声声像图表现差异不大,较大的肿瘤更易检测出血流信号,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简单、安全、准确、微创。
  • 综述
  • 综述
    高俊宏, 李亮, 范小琳, 王鸿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爆炸冲击波是导致生物毁伤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对生物体造成的损伤以及生物毁伤的等级判定一直是军事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爆炸冲击波损伤的主要目标是耳、肺、心脏和胃肠道等中空器官,脾、脑等实体器官也可在暴露时受损。该文从爆炸冲击波的毁伤准则、生物毁伤的评估方法、冲击波对生物的毁伤作用及冲击波与部分器官损伤的关系等方面,对其生物毁伤效应进行综述,以期阐明爆炸冲击波与生物毁伤效应之间的关系。
  • 综述
    闫栋斐, 董国福, 王长振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太赫兹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这些研究从生物大分子到细胞、组织、器官乃至生物个体,涵盖了生物的各个层次,但太赫兹生物效应研究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该文从生物个体、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三方面综述了太赫兹辐射的生物效应领域最新进展,旨在为未来确定太赫兹辐射安全标准和太赫兹生物效应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孟文文, 代云婷, 张琳, 盖殿荣, 郑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创伤是战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创伤性出血是潜在可预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骨髓腔输液(IO)作为外周静脉输液可替代的方式,在战场创伤复苏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美国战术战伤救治(TCCC)指南的持续更新,战伤救治的实践与研究使得IO在战场创伤伤员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逐渐清晰。该文就IO在战场创伤复苏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该技术在我军战伤救治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