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尹纪业,瞿文生,董延生,王全军
    2018, 42(3): 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非临床研究中,毒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确定“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的最高剂量NOAEL”水平,然而不同学者对毒性效应中不良反应的理解不一致,且目前国际上尚缺乏明确的可以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对于毒性病理学家而言,不良反应可以直观根据组织学标准界定,但如何判定毒性损伤是否为不良反应,一直以来都是项目负责人和毒性病理学家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从病理学家的角度,对新发布的不良反应的定义进行解读,并以肝脏为例,为不良反应的判断提供新的思路。
  • articles
  • articles
    LVLIN
    2018, 42(3): 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特考韦瑞-烟酰胺复合物中特考韦瑞和烟酰胺的含量。 方法 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mm×250mm,5µm),以50mM/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24nm,进样量:20µL。 结果 特考韦瑞和烟酰胺之间分离度良好;特考韦瑞在5~50µg/mL、烟酰胺在5~50µ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6%和100.01%;该法的重复性及中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检测用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4h稳定。 结论 该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复合物中特考韦瑞和烟酰胺含量的同时测定。
  • articles
    SunYanFeng,LiuWei,ShenYuan,WangChunLan,ZhouJin
    2018, 42(3): 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索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对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活性、增殖、周期等的影响规律。利用不同浓度的碳纳米管处理心肌成纤维细胞,活-死细胞染色检测碳纳米管对细胞活性的影响,CCK-8法进行细胞增殖评价。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以及采用实时定量RT-PCR 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 α-SMA、Fsp-1的 mRNA 表达。碳纳米管浓度在2-30μg/ml范围内,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活性未受影响,但增殖能力显著下降,且心肌成纤维细胞的S期比例显著降低,同时出现大量坏死细胞。当碳纳米管浓度为60μg/ml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受到显著抑制。同时与心梗纤维化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碳纳米管可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以及促进细胞凋亡,为抑制心肌纤维化进程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articles
    HongWei
    2018, 42(3): 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非诺贝特纳米脂质载体并测定其包封率。 方法 采用乳化超声法制备非诺贝特纳米脂质载体,以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50)微柱离心法分离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和游离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非诺贝特含量,计算包封率。 结果 制备得到非诺贝特纳米脂质载体平均粒径119.2nm;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脂质等辅料不干扰测定,非诺贝特在10.41~124.9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浓度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0.97%,99.19%,99.01%,(n=3);所建立的微柱离心条件能有效分离载非诺贝特纳米脂质载体和游离药物,测得3批次纳米脂质载体包封率分别为96.81%,96.04%,96.74%。 结论 微柱法简单方便,可用于测定制备的载非诺贝特纳米脂质载体包封率。
  • articles
    赵润州,雷二庆
    2018, 42(3): 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医疗与士兵同在”到“部队健康全面保护”,再到“部队全面强健”,美军卫勤核心理念的持续演进,引领着美军军事医学的创新发展。分析美军卫勤核心理念根本内涵、演进动因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更加深刻认识军事医学的战斗力医学本质,进而指引我军军事医学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
  • articles
    ShiJiumei
    2018, 42(3): 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屈光复查和近视防控措施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航校学生近视防控措施的实施成效,进一步完善保苗、护苗的视力维护措施。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空军青少年航校高二学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抽取全国青少年航校7个地区280名学生,以屈光较差一只眼为依据对样本进行分析(以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 error,SER)≤-0.5D视为近视,SER>-0.5D视为非近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航校学生近视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 本研究选取的有效样本共280名学生,近视率为18.57%。经单因素方差分析,7个地区学生屈光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11,P<0.001),多重Scheffe法比较发现第7区学生屈光明显高于1、2区,差异显著。平时连续读书或写字超过1小时(Z=-2.344,P=0.019),在昏暗的台灯下或手电照明等情况下读写(Z=-2.217,P=0.027),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x^2=5.514,P=0.0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显示,导致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在昏暗的台灯下或手电照明等情况下读写和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小于30厘米,OR值分别是2.838(95 CI%:1.224-6.581)和3.366(95 CI%:1.265-8.958)。结论 空军青少年航校近视防控措施并不健全,需要作出进一步的完善,视力维护要从个人的良好用眼习惯开始,建议学生要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读写,保持健康的用眼距离,减少近视的发生。
  • articles
    zhangweiwei
    2018, 42(3): 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培养上清对小鼠皮肤损伤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带来源的MSC,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48小时后,收集MSC培养上清并制成冻干粉。采用打孔器在小鼠背部打孔,建立小鼠皮肤损伤模型,进而将MSC上清冻干粉溶剂涂抹于皮肤损伤处,对照组则用PBS涂抹,分别在实验的第0、4、7、10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皮损处炎症因子IFN-γ、TNF-α和生长因子FGF、TGF-β、VEGF的表达,Masson染色法检测损伤部位胶原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实验前期即0-4天,皮肤损伤处炎症反应强烈,对照组反应较实验组明显;从第5天开始,皮损部位开始愈合,且实验组的愈合率(90.14.0%)显著高于对照组(53.35.8%)(P<0.01)。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炎症因子IFN-γ、TNF-α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其生长因子FGF、TGF-β、VEGF的表达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损伤部位胶原纤维生长较快。结论:人MSC上清具有促进小鼠皮肤损伤的修复的作用。
  • articles
    白博乾
    2018, 42(3): 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周龄C57bl/c小鼠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1型糖尿病(T1D)小鼠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 选择3周龄、6周龄及12周龄雄性C57bl/c小鼠为实验受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STZ,分别为低剂量(30 mg·kg-1)、中剂量(50 mg·kg-1)和高剂量(70 mg·kg-1)。连续给药5天,观察输注后各组小鼠的一般状态、体重、血糖改变、胰岛和肾脏的病理学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免疫因子INF-γ和TNF-α的表达,判断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是否建立。结果 低剂量30 mg·kg-1诱导的各周龄小鼠状态均可,糖尿病体征不典型。3周龄高剂量组、6周龄和12周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出现典型T1D症状,即小鼠状态萎靡,体重减轻,血糖显著升高,成模率达60%以上。病理学检测结果表明,胰岛组织损伤严重,胰岛面积显著减少,肾纤维化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相关免疫因子INF-γ和TNF-α的表达亦显著下降(P<0.01)结论 不同周龄小鼠对STZ的反应性可显著影响I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郭宝林
    2018, 42(3): 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探索细胞外基质在皮肤创伤中的作用,通过酶法获得主要细胞外基质成分保留的脱细胞猪皮,并通过小鼠全层皮肤损伤模型验证细胞外基质在皮肤再表皮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50-80日龄长白猪,经取皮、去毛、漂洗、生物酶法脱细胞,HE和免疫组化染色之后,对脱细胞猪皮的DNA残余和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胶原和糖蛋白进行检测。24只NOD-SCID小鼠经背部直径1厘米全层皮肤创伤切口模型构建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和细胞外基质处理伤口,连续28天伤口形态观察,分别在第3,7,14,28天对动物模型取材,HE染色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创伤修复过程。结果 猪皮经去细胞处理变得透明且失去皮肤纹理,经HE染色和DAPI染色,显示没有细胞核残留;经过免疫组化染色,其中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纤黏连蛋白,透明质酸,弹性蛋白等并没有因去细胞过程而有较大丢失。经天狼星红染色,脱细胞猪皮中Ⅰ、Ⅲ、Ⅳ型胶原的含量和分布与正常猪皮组织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生理盐水组小鼠第28天时,创口愈合,细胞外基质组创口在14天时愈合,细胞外基质组的创伤愈合速度有显著提高。HE染色证实细胞外基质组在第7天时,出现再表皮化进程,第14天时,再表皮化完成,生理盐水组在第28天发生完全的再表皮化。结论 经过酶法获得的脱细胞猪皮没有细胞核残余,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得到保留。相比生理盐水,猪皮细胞外基质明显促进创伤愈合的速度。
  • articles
  • articles
    薛勇,田宝磊,付汉江,葛常辉,李清,郑晓飞
    2018, 42(3): 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小单链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小单链RNA分子在血清中的稳定性,为获得研发小RNA药物的序列特点提供基础。方法 人工合成21nt随机序列小单链RNA分子库,用血清孵育后回收小单链RNA分子,进行高通量RNA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 人工合成的不同序列小单链RNA分子在血清中存在稳定性差异,稳定性小单链RNA分子呈现出碱基偏性和基序特征。上述结果将为小RNA分子药物设计和筛选提供参考。
  • articles
    宋志全
    2018, 42(3): 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寻找与DNA-PKcs蛋白结合的RNA,研究特定RNA的功能。方法 针对DNA-PKcs蛋白进行RNA免疫沉淀,利用Western Blots与RNA凝胶电泳对沉淀复合体进行蛋白和RNA水平验证,将复合体中RNA分离纯化高通量测序分析,筛选特定RNA及对应基因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选取出与细胞粘附相关基因ITGA3、ITGA5、ITGAV、CD44和SDC4,并且验证了DNA-PKcs对其结合。结论 成功获得了与U2OS细胞DNA-PK复合体结合的RNA高通量测序库;通过测序寻找到了DNA-PKcs结合的特定RNA分子,为下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 articles
    SuYanan
    2018, 42(3): 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病毒病原体是引起生物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病毒鉴定是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方法。但是,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分析通常需要较高的计算资源和专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人员,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为此,有必要开发一款轻量级的、使用方便的快速病毒鉴定工具。 方法:我们首先构建了一个本地化的病毒核酸序列数据库。对大型公共数据库中的病毒核酸序列,进行了按同源性去冗余等处理。基于该数据库,实现了自动化的数据库比对、de novo拼接和再比对的生物信息学流程,解读数据中病毒的信息。采用Django框架,对数据库、流程和结果进行封装,使用中文操作界面,并采取一键出结果的方式,用图表的形式在浏览器端展示病毒分析结果。 结果:该分析工具可安装运行于普通个人计算机。利用5例腺病毒非培养样本高通量测序数据(1.78Gbp)和5例埃博拉病毒非培养样本数据(0.93Gbp)进行测试,可分别在2.9分钟和67.9分钟完成整个分析流程,并返回正确、易读的病毒物种的分析结果。 结论:该工具部署方便、操作简单、可快速实现病毒物种水平的鉴定,适用于生物安全事件的快速响应,为病毒病原体进一步确证和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郝嘉男
    2018, 42(3): 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细胞融合病毒基因组同源性,构建细胞融合病毒全长cDNA克隆,为进一步构建该病毒株的感染性全长cDNA克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DNAstar和Mega7.0构建了细胞融合病毒的系统发生树,对其基因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进行分析比对。选取细胞融合病毒Galveston株的全基因序列,通过体外基因合成的手段获得覆盖病毒全基因的3个DNA片段,并分别克隆至pBR002载体。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T4连接酶将分片段基因组连入pACNR载体,最终获得含有pACNR的细胞融合病毒Galveston全长cDNA克隆。根据Galveston病毒株基因组序列和pBR002载体的序列,利用DNAstar及Oligo6软件设计5对引物,用来对其连接处进行测序及鉴定。结果与结论:构建了细胞融合病毒系统发生树,明确了其进化地位和其他黄病毒的同源性关系。构建出细胞融合病毒Galveston株全长cDNA克隆,经过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表明所获得cDNA克隆为该病毒的全长序列。
  • articles
  • articles
    guodada
    2018, 42(3): 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无创的,利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调节神经活动的技术。它通过电极将电流输送到指定脑区,可改变神经元膜的静息电位,提升或降低人脑某一区域神经元的兴奋性。以往的研究中,tDCS一般用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帕金森综合症、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等)的治疗。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tDCS也可用于增强执行特定任务时的人脑认知能力。该文在简要回顾tDCS发展史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tDCS的生理学效应、使用方法、安全性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 articles
    BUWen-jing
    2018, 42(3): 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HPS基因敲除小鼠的肝脏发育、70%肝切除后肝再生的情况和四氯化碳(CCl4)诱导后小鼠肝脏及原代肝实质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HPS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分析小鼠的体重、肝重、肝脏病理结构等。建立小鼠70%肝切除模型,收集肝切除后各个时间点的肝组织,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p-HDAC3和PCNA的蛋白表达,利用免疫组化检测BrdU掺入率, PCNA和Ki67的表达。采用1%CCl4肝损伤模型,损伤后24h,收集外周血及肝组织,检测ALT、AST和肝组织HE染色,利用不同浓度的CCl4刺激小鼠肝实质细胞,检测ALT和LDH水平。结果 HPS-/-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体重上有明显的差异;HPS基因敲除会延缓70%肝切除手术后小鼠的肝再生能力;HPS基因敲除会加重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结论 HPS基因敲除造成小鼠肝再生能力减弱,并加重CCl4诱导的肝损伤,提示HPS在肝细胞增殖、抗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 articles
    xueyanping
    2018, 42(3): 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应用三种物质分离算法对临床常规腹部双能CT(dual energy CT, DECT)数据进行骨密度测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因临床原因行腹部DECT扫描的16例患者的64个椎体及32个股骨近端进行骨密度测量。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 DXA)检测的T值作为判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ROC曲线对DECT的测量值与DXA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及诊断效能的判定。结果 腰椎的DECT测量值:DE-vBMD 98.70±36.51 mg/cm³, SE-vBMD103.79±57.07mg/cm³,Average ROI 145.02±77.44HU;Bone fraction185.00±60.49HU,T-Score(DE)-2.41±1.36。股骨近端的DECT测量值:DE-vBMD96.30±39.78mg/cm³,SE-vBMD79.63±54.12 mg/cm³,Average ROI 101.50±78.59HU;Bone fraction176.25±64.13HU,T-Score(DE)-2.57±1.54。腰椎及股骨近端的各测量值与DXA的T值及BMD间均显著相关(P <0.01)。ROC曲线显示DE-vBMD、SE-vBMD、Average ROI、Bone fraction、T-Score(DE)对骨质疏松均具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依次为0.92、0.93、0.87、0.90及0.88,并且相互间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三种物质分离算法对临床常规腹部DECT数据进行BMD测量是可行的,并且具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度。